杨瀚森:秉持同理心走平衡之路

时间:2021-10-15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随着狮城社区冠病确诊例从三位数增加至四位数,并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时,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宣布,再次收紧防疫措施,进入“稳定疫情”阶段。

抗疫战略从“清零”过渡到“共存”阶段,无疑是一条更需要决策者展现勇气及信心之路,也更须要得到各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与支持。

彭博社发布的“全球抗疫韧性国家排名”(Covid Resilience Ranking),新加坡曾经在今年4月名列第一,如今已经大跌至第19名。美国也相应调高了新加坡的风险级别,并发出最新旅游警示:未接种疫苗人士,非必要别前往新加坡旅行。

对于国内民众,根据网络市场调研机构Milieu Insight对1164名国人所做的调查,48%认为本轮限制措施与政府当前的“共存”策略基本符合、46%认为不太符合、6%无意见,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多数从一开始就坚持“共存”的国家,每日病例数字经年居高不下,但无论是五位数还是六位数字,只要开始回落,在该国民众看来,就是正面消息;新加坡目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短短数月,病例从个位数直升至四位数,民众心理有更多的挫折感,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病例,出现在自己生活及工作的环境里。

跨部门工作小组的三位领导部长,始终抱持着戒慎恐惧的心态,在勇于做出决定并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不把国民的支持当作理所当然。在此抗疫关键时期,政府、企业商界、民间各方,都必须尝试运用同理心,尽可能从对方的处境来感同身受,互相理解并形成最大共识。

根据卫生部的数据,受益于本地的高疫苗接种率,尽管病例飚升,但高达98%的病例是轻症或无症状,且死亡病例维持在两位数,比率远远低过全球平均数,也显著低于其他实行“清零”策略的国家或地区,例如台湾确诊病例为1万6234起时,死亡病例就达到843起。

但是,年长人士更容易患上重症,以及12岁以下儿童还未开始接种疫苗,如果每天通报的确诊数字中,不幸包括了身边的长辈或孩子,相关数字就显得沉重。特别是如今新加坡人口趋向老龄化,65岁及以上的公民人口占总人口的17.6%,在“共存”策略下,年长人士感染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谨慎对待。

另一方面,新加坡是开放型经济,企业商界在全面“清零”策略下,人力及物资流动受限,各行各业都面临发展甚至生存危机;防疫措施在收放两端间频繁转换,同样令企业无法进行业务发展的长期规划。护生命抑或保生计,这是政府的双重使命,也是两难抉择。

Milieu Insight民调的另一组数据,是43%的民众选择“清零”与“共存”之间的中间路线,而纯粹的“清零”派或“共存”派则各占22.5%。这其实跟卫生部长王乙康的说法吻合:摸着石头过河,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抗疫之路,在实践中尝试找到新的平衡点。因此,就让我们把新加坡当前的抗疫政策抉择称为“平衡”路线。

如果把全民抗疫之战比喻成一场足球赛,我们就必须坚持全攻全守的原则。保护生命、保障生计是所有政府部门及所有国民的共同责任,这也是我们看到新加坡武装部队及人民协会紧急驰援卫生部的原因。这一场全民抗疫之战虽然仍有漫漫长路,但我们至少知道,眼前我们到达的位置,并非是敦刻尔克的大撤退,而是通往胜利之途的诺曼底登陆。

作者是亚太区域企业集团总裁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