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评级机构对美国主权信用失声

时间:2021-10-13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谭浩俊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10月1日发布声明表示,到10月18日还未能提高债务上限,是美国主权债务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面临的主要尾部风险;即发生概率很小,但一经发生则破坏很大的风险。如果这一情况看起来很可能出现,惠誉会重新评估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虽然惠誉在用词上十分严谨、十分小心,唯恐用词不当给美国政府和市场带来不利影响,也给自己带来麻烦,但迄今为止是三大评级机构中,最敢说话、最有公正心和公平含义,还能对美国主权信用说一丁点“不”字的评级机构,不像其他两家评级机构那样,到目前为止依然装聋作哑,没有一点反应。

事实上,如果美国的主权信用问题发生在其他国家身上,三大评级机构绝对等不到现在,早就动手评级了,而且一家比一家说得严重,一家比一家作出更负面的评级。即便他国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反驳,它们也会坚持自己的评级,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其他国家身上。然而面对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有气无力,就算表达意见,也是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此评级,显然有失公允,有失评级机构的公正形象。既然是国际级的评级机构,就要把公平和公正放在首位,对不同的国家、企业、领域和行业,进行客观、公正和公平的评级;而不是持多重标准和多重评价体系,把意识形态和个别国家的政治意图硬塞进评级之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谁还会认可和接受这样的评级呢?还怎么能够让人相信评级具有公正性呢?

外人不能干涉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因为干涉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表现。三大评级机构之所以为各国所诟病,就是它们经常受到美国政府的干涉,经常受制于美国政府的意志。不过,对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评判标准、评价手段等,外人可以公开议论。

在面对美国主权信用方面的评级时,为什么总是那么滞后、那么无动于衷?如果评级机构都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评级,那就不要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不要对其他国家的企业、银行、债券等给予评级,否则有何公信力可言?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三大评级机构对多家中国企业发布了评级信息,特别是房地产发展企业,所给予的评级普遍偏负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企业的住房销售和资金回笼。

这不是说三大评级机构不能对中国企业评级,不能给中国企业偏负面的评级,而是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不能只反贪官、不反皇上,不能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想怎么评级就怎么评级,对问题更为严重的美国主权信用却无动于衷,对美国政府针对其他国家企业等的行为不给予评级。如果这样,当然不欢迎三大评级机构插手其他国家和企业等的信用评级事务了。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客观真实、一视同仁,是评级机构最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必须把握的准则。尤其是一视同仁,评级机构不能有任何倾斜和偏移,否则评级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公信力。三大评级机构在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方面的无动于衷,实际上已经失去应有的公正性,失去了评级必须一视同仁的原则。

对美国来说,无论国会是否同意提高债务上限,其主权信用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不同意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美国政府失信就在眼前,就要成为一个没有信用和不讲信用的国家;同意提高债务上限,也只是把失信的时间周期拉长一点,让失信风险延后一点。按照美国政府的执政目标和思路,主权信用失却是早晚的事,失信也是必然的。因此,三大评级机构不应当装聋作哑,而应当给美国主权信用一个相对客观的评级。

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无视债务扩大,疯狂增加债务,到现总统拜登要想不失信,只能以新债抵旧债,要求提高债务上限,以应对即将发生的主权信用失却,已经让美国这个强大的国家只剩下军事手段。一旦离开军事力量,美国的国际地位将大大降低。可这一切,三大评级机构都没看到,也没关注。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它们故意当睁眼瞎,假装没看见;实际上心知肚明,只是不想触碰这样的评级,不想得罪美国政府,担心得罪美国政府后,自己从此不得安宁。

可是这样一来,评级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三大评级机构还怎么有声誉呢?就算惠誉点了点美国政府,也仅仅是点了点,就算国会不通过提高债务上限的决议,真正的评级也不会入手,只是说说而已。在美国主权信用问题上,三大评级机构是没有发言权的。没有了这方面的发言权,三大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就不可能强了。

作者是中国财经评论员

赞一下
(44)
93.6%
赞一下
(3)
6.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