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明:抗疫:一场“非常规战争”

时间:2021-10-09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刘家明:抗疫:一场“非常规战争”

从历史来看,无论大小战役之前,都会有一段酝酿期,好让敌对双方有机会用政治智慧化解危机。不过新型的冠状病毒却没按常理出牌,所以在去年实施阻断措施与它正面交锋时,它其实已偷袭成功,我们先机尽失,处于被动。

战情至今胶着,敌人已如巷战一样,渗入了民间。如今敌在暗,不能明炮明枪痛快地与它干上一场,却变成持久战、消耗战。这可算是一场不对称的“非常规战争”。

什么资源都缺乏的小国,又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先辈远瞻,居安思危,警惕国人而建立的“全面防卫”的生存概念和机制,在这时期是否已派上用场?我们过去防备的是来自传统敌人的威胁,随时准备“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甚至不惜成为“毒小虾”。目前这一切好像已被狡黠的小病毒打乱了,我们要如何与敌人继续作战,还能战胜敌人吗?

这场战役是场国难,全面防卫的六根支柱基本都用上了,不过在协调和全体一起迎战的方面,或许还有些东西可以做。直接和明显的是启动了经济防卫,各种拨款和配套帮助各界维持作业和生存。这些在国会里已讨论过了,不再赘述。

民防和军事防卫支柱是硬件,除了原来保民卫国的重任,也已动员来协助医疗、建设临时设施、执法管理等方面,以增加各种措施实行的效率。在数码防卫方面,除了数据应用以追踪病源和分析,讯息辨真和辟谣等方面也发挥了作用。剩下来的防卫支柱,就是社会防卫和心理防卫了。

新加坡是个多元人口结构的社会,社会凝聚力、种族和谐以及邻里和睦至关重要。狡黠的病毒正在分化世界和社会,撕裂我们的种族和谐。由于远程居家办公和学习,更多的人同时聚居在小组屋空间,其间引起的噪声、音乐、香烟和煮食发出的气味等,都可能成为互相敌视和猜疑的导火线,居家康复措施也可能引发邻居间的误会和恐慌。

所以在推行每一项防疫措施前,都应该经过跨部门的考量,让有关的部门有所准备,在沟通和介入协调时,才可以在第一时间减少居民间的磨擦。许多国人的社会意识不达标,在这非常时期不愿配合防疫,不愿忍受暂时的不便,甚至违法违规到处挑战防疫措施,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反社会行为。有效的社会防卫是要靠国民自动自律,不能尽靠立法重罚来建立的。

全民防疫军的军心不能先敌而乱,我们要对自己的防卫有信心,相信我们必胜,才能团结和配合各作战部队,齐心抗敌。各政府部门都要协助抗疫团队,增强国民的心理防卫,增加了国民对防疫措施和团队的信心,全民才能与防疫团队共进退。

现在资讯发达到泛滥的地步,谁都可以在读了几篇讯息后成为防疫专家,挑战当局,撩乱民心动摇军心。我们相信防疫方针和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通过科学和社会情况的考量后才决定的,但要如何让国民对措施有更大的信心呢?

抗疫当局拥有所有的数据资料和资源,所以可以预测疫情走向,对各种能预测到的最坏情形做好各项医疗设备和设施、人员的需求和供给的策划,定下实行时的失控临界点,和改变措施的触发线等等。当各界都准备妥当,有了各项应变策略后才推行,就不会让国民产生计划不周,举棋不定,进退维谷的印象了。

从其他国家的情况可以看出,疫情的确变化多端,发展难料,所以计划可能赶不上变化,这时就要靠我们防疫团队的大智慧和策略的应变能力了。如果真的是大家都没有预见到的突发事件,就算逼不得已要改变航道,也容易得到理解。

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心存侥幸,前面没石就后退那么简单。当前方没石的时候,就要靠智慧和勇气,深思熟虑后放下自备的石子,这样才有可能安全到彼岸。

如果各有关部门,在各司其职为疫后的新常态和未来做准备和策划的当儿,也能以全面防卫的理念互相协调,为抗疫部队的各项措施增加支撑和配合度,加强社会和心理防卫,相信一定能让小国更快和更好地走出这个阴霾。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赞一下
(2)
66.7%
赞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