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中美关系“小阳春”?

时间:2021-10-06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京腔新韵

上任九个月后,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终于初现端倪。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前天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演讲,提出四项具体做法。

这包括:与中国讨论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执行情况,要求中国履行承诺;启动具针对性的关税豁免程序;将对中国以国家为中心及非市场化的贸易行为提出深刻关切;与盟友一起形塑21世纪公平贸易规则,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在竞争中占上风。

戴琪的演说预示拜登政府将着手处理对华贸易问题。演说整体上释放出“中性”的政策基调,既没有彻底放弃上一届特朗普政府留下的关税政策,也回应了近期美国商界对撤销关税的呼吁;没有进一步激化与北京的贸易矛盾,但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未能触及、长久以来被外界诟病的中国贸易行为提出了关切。

虽然戴琪所阐述的政策取态保持强硬,包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美国利益,做好准备动用所有工具。但她也释放出善意,比如针对对华贸易政策提出“持久的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主张,并强调不认同中美“脱钩”,而是提出要“重新挂钩”(recoupling)。

作为传统上中美关系“压舱石”的两国贸易关系,在特朗普时代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中美去年1月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北京承诺在两年内增加采购总额2000亿美元(2714亿新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但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Bown)估计,2020年中国购买的美国商品,距离承诺的缺口约为40%;从今年前八个月的数据看,2021年的缺口约为30%。

美国商界近期加大游说力度,敦促拜登政府与中国重启贸易谈判,要求中国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削减两国自贸易战开打后提高的关税。戴琪前天避开直接了当指责北京未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也未宣布征加新关税,让很多担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人暂时松了口气。至少在现阶段,华盛顿没有要激化贸易上的矛盾,这也被视为中美近期互动中的积极因素。

中美关系近期出现一些转圜迹象。上月10日,中美元首时隔七个月再次通话,为两国的激烈博弈设下不冲突的安全护栏;两个星期后,在加拿大被拘近三年的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返回中国;中美防务官员上月底也举行防务政策协调对话会。

据《南华早报》昨天报道,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今天将在瑞士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会面。报道引述熟悉相关安排的人士称,双方此次会面旨在“重建沟通渠道,落实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共识”。有分析认为,杨洁篪和沙利文的接触,不排除是要为中美元首下一步隔空会晤铺路。

这一系列事件显示,华盛顿和北京在经历过摊牌式的激烈碰撞后,正步入冷静、务实的接触阶段,双方更加清楚彼此的底线,也明白种种矛盾都是必须要啃的硬骨头;若不这么做,可能会走向惨烈的“火星撞地球”。有学者也指出,在北京的新疆政策调整、香港的政治和法律措施到位后,中美因中国内部事务产生的矛盾在下来一段时期会减少,给两国关系带来缓和的机会。

不过,以此判断中美关系将峰回路转,恐怕还为时过早。台海问题以及美国近期与英国、澳大利亚组成的三边战略联盟(AUKUS),就已是两个摆在眼前的矛盾点。

北京过去几天派出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军机绕台飞行,北京和华盛顿围绕台湾问题的摩擦很可能激化。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前天在记者会上,强烈敦促北京停止在军事、外交和经济上对台湾的施压和胁迫。

虽然北京并未披露加大对台军事施压的动机,但这相信与近期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组成三边战略联盟(AUKUS)、美国和盟友在区域军事动作密切相关。就在大陆军机绕台之际,包括美英三艘航母在内的六国17艘舰艇,在冲绳西南方的菲律宾海举行联合演习,整个区域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与过去几个月的剑拔弩张相比,当下的中美关系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阳春”。但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构成的竞争,双方由此发生对抗,是很难避免的事实,“小阳春”能持续多久,会不会很快又来一波“倒春寒”,还得看北京和华盛顿有多大意愿继续释放善意、化解困局。

赞一下
(12)
38.7%
赞一下
(19)
61.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