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原:三强格局、逆袭者与弃保效应

时间:2021-10-01 08:5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林原

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原为“两强两弱”格局,主要竞争对手为争取连任的党主席江启臣与已卸任数年的前主席朱立伦;而张亚中、卓伯源自始即被边缘化。

然而,在9月4日电视辩论会后,选战格局出现变动,张亚中网络声量大增,甚至压过朱立伦、江启臣,成功摆脱“边缘化”。国民党主席选战格局,演变为“三强一弱”。可以与之比较的是2017年国民党主席选战,当时出现“三强三弱”格局,其中“三强”包括吴敦义、洪秀柱、郝龙斌。

张亚中的网络支持者,既来自国民党内,又来自党外(甚至包括对岸网民,以及抱有特定目的绿营网军)。他在国民党内的支持者,至少包括以下群体:首先是与其立场、理念相近者,主要来自深蓝、统派,以及一些韩粉,还有未离去的柱粉;洪秀柱曾公开批评张亚中,其前发言人李昶志对张亚中的批评更严厉。

其次,党内确实存在尽管与张亚中理念有差异,但对朱立伦、江启臣乃至国民党建制派不满,甚至对整个国民党现状不满者。他们从张亚中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张亚中逆袭成功后,选战格局发生变化,向显性的“三边斗”演进,而且这位辩才无碍者成为较为活跃且有上升空间的一边。朱、江两边的选情,或多或少受到负面影响。张亚中对朱立伦的多次攻击,以及朱立伦应对不很得当等,对后者形象有一定影响。不过,朱立伦大致仍能保持其领先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党主席选战焦点,从“江朱斗”切换到“张朱斗”,而这对江启臣不利。

在选战中,朱立伦获得大部分地方派系支持,在组织战中占优。到投票前夕,有数位县市首长公开站出来对他表示力挺。江启臣本想确立空战、宣传战优势,以此与朱立伦对抗,但在张亚中声量高涨后,其空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制”。实际上,后来战局大致演变为张亚中以空战优势,对抗朱立伦的陆战优势。

还有必须提及的是,选前出现了有利于朱立伦而不利于江启臣的弃保效应,这从9月23日朱立伦访问立院国民党团时,38个立委中有29个出席并喊“冻蒜”可见一斑;同为立委的江启臣或多或少会有些难堪。

为操弄弃保效应,支持朱立伦的人士宣扬所谓“亡党感”,诉诸党内部分选民的恐惧,而这有些类似以往民进党在选举中操纵的“亡国感”。此类手段有效但也有些“丑陋”——在党内选举中更会使人观感不佳。

在张亚中声量窜起后,有人(比如前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即提出江启臣与卓伯源一样,当选概率微乎其微。这种判断是有问题的。江启臣即便选情不乐观,也未到与卓伯源相提并论的程度。

不过,在张亚中逆袭成功后,确实有相当部分观察者低估了江启臣。但是,选举结果证明他们的看法有些偏颇,可以确定江启臣是有其基本盘的。还要指出的是,假如最后弃保效应没有发挥作用,朱立伦应仍能获胜,而江启臣得票会更多些,“三强”所获选票或会更均衡些。

本次选举与2017年党主席选举有可比较之处。朱立伦得票率45.78%,未过半数,而四年多前吴敦义当选党主席时得票率52.24%。朱立伦此次得票数为8万5164张,远少于吴敦义的14万4408张。

看来朱立伦以后难以成为强势党主席。张亚中拿到了32.59%的票,与其理念相近的洪秀柱在2017年得票率仅为19.2%。这或说明国民党内对现状不满者比2017年时更多,党内“激进化”趋势也在潜滋暗长。

江启臣得票率18.87%,而2017年郝龙斌得票率为16.03%。正如郝龙斌在2020年国民党主席补选中卷土重来一样,江启臣以后也很可能会卷土重来。对江启臣的政治前景,不必因他此次失败而过于看淡。

作者是历史学博士,时评作家,旅加学者

赞一下
(6)
85.7%
赞一下
(1)
14.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