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理名:中国冠病清零的逻辑和底气

时间:2021-10-01 08:5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观点碰撞

纪赟君在8月26日《联合早报》的《疫情防治与中西模式争论》里,在解释我国为何没有能力冠病清零中,让我感觉纪君认为中国能清零是因为中国不是民选政体,不须要争取民意支持。或许有许多人也认为,中国冠病清零就是专制的展现。

他们相信专制政府可以偏执和无理性的为达到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人民的福祉,用高压手段压迫人民就范,无谓浪费资源。抗疫因而成了民主和专制之争。“民主”地区强力抗疫就是牺牲人民幸福,就是不“民主”。我认为这其实就是这一年多来,许多地方抗疫失败的主因。

中国从去年1月冠病在武汉暴发后,也经历了几次的小规模疫情暴发,间中不断摸索和完善抗疫手段,每一次都能扛过去。我认为中国抗疫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严控边境。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实行,但中国的措施比较严密,这可以在网上看到。有人认为随着许多国家将开放,中国继续严厉的边境管控将不利于其经济,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还有调整空间,如可以严格控制商务入境者的行程,用每隔几天检测来取代长时间隔离。不久后中国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或许到时我们能看到中国对边境管控作出一些调整。

第二,广泛检测。这是中国抗疫的杀手锏。一旦某个城市有病毒传播的风险,在短时间内全市人民多次冠病检测,数周内便能快速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我从网上了解到,现在执行封闭式管理时,居民在家等待检测,政府免费提供生活物资,这大大降低检测时被感染的风险。

我了解中国一次检测的成本是大约2新元。一个城市1000万人检测五次的成本是1亿新元;加上供应居民生活物资,总成本可能是几亿新元。但中国大城市的经济规模都有几千亿新元。如果再次暴发武汉规模的疫情,经济损失将会是几百亿新元。而病毒迅速被控制,经济活动能迅速恢复,民众收入负面影响小,政府便无须提供财政补助。因此总体上还是划算的。

第三,强大的基层组织。这些基层组织有正规职员,也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协助。基层组织长时间与居民发展了紧密的关系。实行封闭式管理时,基层组织很快便动员起来,与居民有良好的互动,为居民供应生活物资,解决各种需求。这便减低封闭式管理对居民所造成的不便,促进居民配合抗疫措施,使封闭式管理事半功倍。

第四,高度数码化。数码化大大帮助了政府推行抗疫措施。如中国在武汉疫情暴发后,很快便推出了手机健康码。只有政府具备有效的数码化管理,广泛检测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数码化也大大减低了封闭式管理对民众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第五,理智的民众。民众知道积极配合抗疫措施是双赢的。只要疫情在短时间内清零,他们的生活便能迅速恢复正常,而且疫情能被控制在小范围,国家才有充裕的资源帮助受影响的地方。如果疫情在全国扩散,国家的资源将被分散,吃亏的还是自己。其实宅在家里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政府还免费提供生活物资,不就当作度假。

第六,疫苗保底。中国使用自己开发的传统型疫苗。现在所有的疫苗对防止病毒感染和传播都有局限,虽然疫苗能大大减低死亡率,但从简单的统计角度,染病者基数大,死亡的人数还是可观的。

因此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疫苗现在还只能当作是最后一道防线。中国现在应该是在观察疫苗在其他地区的防疫效果,也在观察如mRNA(如辉瑞疫苗)这类新型疫苗,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各类型疫苗。假以时日,当更有效的疫苗开发出来,中国应该会相应调整防疫措施。

中国不但是人口大国,而且民众流量非常高。我曾经到过许多中国大城市包括武汉的火车站,对中国大城市的高民众流量有切身体会。

病毒不清零,传播的速度肯定比印度和美国快,疫情将比这两个国家更糟。从后来疫情在世界各地扩散的情况来看,当时武汉封城的措施是相当及时的。

因此冠病清零是中国现在最好的选项,清零的社会和经济代价最低,得到广泛民意支持。人民能在短时间内生活如常,享有许多世界其他地方所无法享有的生活自由,不必惧怕染疫,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受冠病影响,这才是人民最大的福祉。

我认为中国抗疫成功的因素和体制没有直接关系。要说有关系,那也是体制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让中国能把检测成本砍到白菜价,使广泛检测有执行的可能,让中国能开发和大量生产疫苗,而科技发展带来数码化,良好的教育造就了理智的民众。

但有些因素在许多抗疫不错的地方如新加坡、台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有。中国在疫情前已经高度数码化和有强大的基层组织,只不过疫情时所有的因素完美结合起来。其他国家也可以和应该借鉴中国的抗疫经验。如我国现在也扩大检测,免费派发检测仪鼓励民众养成自行检测的习惯。

疫情后我国也加快数码化的步伐。还有一点我们可以学习的是加强基层组织与民众的互动,更好地掌握民意,解决民众的困难。有些因素不但对抗疫有效,也能在后疫情时代使我国更上一层楼。

作者是本地会计师

赞一下
(37)
86%
赞一下
(6)
1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