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莹:中国限电恐波及全球 煤炭供应紧张是致命伤?

时间:2021-09-29 09: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作者:林芷莹

美国彭博新闻于9月28日报道,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拉闸限电的情况下,正促成对全球供应链的新一轮冲击。《日经亚洲评论》则于27日报道指,苹果(Apple)和特斯拉(Tesla)的几家关键供应商已经宣布其位于中国的厂房停产。

受《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能耗双控”)措施影响,中国多个省市被限制高耗能产业煤、电用量,不少地方的纺织、钢铁等行业企业出现限产停产现象。

近日,不仅工业用电被限制,连东三省在用电高峰时段也被拉闸限电。到底供电不足是否近期才发生,背后又是否有迹可寻?

今年5月底,广东省因为经济不断复苏,省内电力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为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等地开展“错峰用电”模式,例如汕头的“开五停二”方案,工业用户需从基准日每周二起轮休两天,在用电高峰时段9时至12时、14时至17时、18时至21时停止生产用电,仅保留保安保温负荷。

9月初,网传广东多地正实施限电措施。9月25日,广东省发改委发文证实,全省各市已启动有序用电预案,多地工业企业“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错峰用电。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表示,本轮错峰用电主要是因为高温天气下电量负荷双增长、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等因素造成,并非受“能耗双控”措施影响。

除了广东,限电限产措施也陆续在多个省份推出,多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遭限电停产,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甚至是太阳能光伏等。由于钢材、水泥、铝、黄磷等原材料价格因限产供不应求而涨价,部分产品价格急增,限产亦令供货周期拉长,订单交付压力加大。

在限制工业用电之际,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等地实施拉闸限电。国家电网客服工作人员称,东北地区先前已对非居民执行有序用电,但仍然存在电力缺口,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才限制居民用电。

从时间点、能源供应和政策三大面向来分析。第一、限电措施为何发生在“金九银十”,在传统消费旺季及订单高峰期期间推行?据了解,受到疫情影响,全球产能低迷,东南亚等国的低端产业订单大面积回流中国,形成了恶性扩张,在增加碳排放的同时也会给中国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网传文件指出,今年中国各地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有序用电,目的就是要去落后产能。

第二,能源方面则是煤炭供应紧张、煤价高企。业内人士指出,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电厂燃料库存不足导致。以辽宁省为例,去年全省的原煤产量为3091.5万吨,同比下降6%,由于煤炭需求量大,因此要从内蒙古、山西等省份调入,或需要从国外进口。

但因新冠肺炎疫情,进口煤炭受到影响,而内蒙古的煤炭因为受环保、大型煤矿重新核定产能等因素,亦令整体产能受影响。因此,中国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炭供给仍然不足,令较多电厂的库存非常紧张。

据此前报道,煤价抬高与煤炭进口政策不断收紧有关。澳洲一直是中国的最大煤炭进口国,而中国是澳洲煤炭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华南地区有不少电厂都使用来自澳洲的5500大卡煤。不过随着中澳关系紧张,澳洲煤被限制进口,电厂只能依靠中国国内出产的煤炭替补。

引起最多关注的第三点则是,政府收紧“能耗双控”政策。“能耗双控”即对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作控管,限制高耗能产业煤、电用量。事实上,中国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将能源消耗强度当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政策;政府每年会设定全国总量目标,再分拆给各省、各地区执行。

限电措施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及订单高峰期)期间推行,引起不少人质疑为何在此时加码“能耗双控”。有分析指出,各省份都有设置不同的能耗指标,但中国工业生产能耗强度不降反升,未能达标,政府才会实施限电措施。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提到,“能耗双控”目标要求一直稳定,不存在临时加码一说。文中批评各地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只是为了达成“双控”目标的“运动式”减碳。

此外,“能耗双控”加码,更有效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规划》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20年,中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对于一个以工业为主要经济收入、2019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57.7%的国家而言,要达至目标也并非易事。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中的第一年,任何数据都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中期目标尤为重要,中国只能重拳出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好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令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而供电不足或是能源转型过渡期中一个显然的问题。

赞一下
(9)
56.3%
赞一下
(7)
43.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