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与冠病共存的准备

时间:2021-09-26 09: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韩咏梅:与冠病共存的准备

新常态中描述的一切都展开了,但民间并没有因为这都在意料之中而感觉踏实,反而有一股草木皆兵的焦虑感,令人无所适从。这好比写了一首好曲,却在乐队的各个声部下苦功练好之前,就匆匆上台表演,自然显得荒腔走板。

新加坡这个城市小国,管理上科学与数据方面掌握得相当精准,阐述理论也头头是道,从今年中开始,国际媒体纷纷关注我国“与冠病共存”策略,我们也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走上这条后疫情时期的新抗疫之路。(档案照)

华人有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说的是一个人生病后康复的路很长,这句话用在一波波的疫情上也很形象。

上个月庆祝完国庆,我们小心翼翼地恢复半正常生活,社交限制像抽丝一样,一点一点地解除,包括有限度地允许五人堂食、聚会、看演出。稍稍松了一口气,8月24日开始,社区病例又冒了起来,经过四周,翻了四翻,从100起左右,到1600起。按目前的传播情况,如果下周新增病例再翻一番,达3200起,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大型传染病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也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当传染还没压下时,预测翻倍很容易,但是要预测疫情什么时间在哪里冒起,这就相当困难。因为前者依赖理性的数据,后者的关键是人类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

新加坡这个城市小国,管理上科学与数据方面掌握得相当精准,阐述理论也头头是道,从今年中开始,国际媒体纷纷关注我国“与冠病共存”策略,我们也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走上这条后疫情时期的新抗疫之路。

这几天我重读了一遍颜金勇、黄循财、王乙康三位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部长,在6月24日《联合早报》上联名刊登的“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文章后,审视我们的现状,与文章中描述的新常态之间有多大距离。

文章中的新常态有五点:一、病患可在家中康复;二、人们可以定期自行检测或通过PCR检测,确定染病后自我隔离;三、不必密切追踪每天患病人数,而是把焦点放在多少人得重病、多少人在加护病房,医疗设施能不能承受;四、逐步放宽安全管理,恢复大型聚会与活动;五、谨慎开放国门,在检测工作的基础上与疫情相近的国家相互承认疫苗接种证书等。

对照目前的新加坡,新常态中描述的一切都展开了,但民间并没有因为这都在意料之中而感觉踏实,反而有一股草木皆兵的焦虑感,令人无所适从。这好比写了一首好曲,却在乐队的各个声部下苦功练好之前,就匆匆上台表演,自然显得荒腔走板。

首先,对“与冠病共存”的概念还没有在民间达到足够共识。

新加坡是一个全球资讯流通的地方,这两年的疫情也让人们更懂得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在全球对于“共存”和“清零”没有共识的此时此刻,要让一般民众放心地接受“共存”概念,难度很高。因为疫情对于多数新加坡人的经济影响还没有到切肤的地步,但是身边一有人感染冠病,那是切切实实的辛苦。所以难怪人们很单纯地希望政府行使各种行政权力和用所有资源,去扫除一切病毒传播的可能,让一般老百姓可以正常地生活。

加上全球“清零”政策的主要代表是中国,而西方多数选择“共存”,在国际舆论上抗疫政策和之前的疫苗政治一样,被意识形态之争捆绑起来,妨碍一般民众的理性认识。因此,新加坡要走好“共存”之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耐心,让民众真正理解这个选择。

如果这一波疫情中,有病患感受自己独自承受病毒攻击,自然对“共存”感到心灰意冷。新加坡很小,人口稠密,万一重病与死亡人数多到每个人都认识一个严重病例,“共存”概念再好,也很难让人接受。

第二,“与冠病共存”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没准备好,最明显的是家家户户缺乏对“居家康复”所需要的硬件和知识。

这场冠病危机让每个人深刻认识“家”的重要性,它不只是四面墙组成的房子,也是亲人组成的个体。居家办公、居家康复,用的都是同一个四面墙的家,多少人家里有足够的空间给染疫亲人隔离?就算有,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人来不及分配好房间、厕所等等必要设施。

在提出“共存”政策后,政府应该先做一番解说与宣导工作,甚至家庭演习,让民众知道怎么应对,或在需要时可以到社区什么地方寻求帮忙。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刚过去的星期五,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记者会上宣布多项措施,除了给医疗设施加码、动员武装部队和人民协会的资源走进社区联系居家康复者、打通更多让公众询问的渠道等等,若比病毒散播的速度更快地弥补之前工作的不足,将让人恢复信心,否则抗疫的漫长路会越走越辛苦。

这一次我们没准备好就遭到偷袭,难免让人有挫折感,可是“与冠病共存”的英文Covid resilience,意思除了共存还包括弹性和韧性。任何疫情和战争都一样,敌人一般不会先下战书等我们准备好,我们只能抱着全民防卫的精神,随时上阵迎战,而且要能从劣势中逆转胜。

这波疫情,确实凸显了抗疫工作的一些疏漏,保生命是目前亟需处理的。疫情压下后,则必须坦诚地评估“与冠病共存”策略和部署是否够坚韧和经得起考验?还有什么须要完善之处?相信这也是世界上每一个在考虑用“清零”还是“共存”策略的政府,密切留意的。

(作者是新闻中心总编辑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5)
55.6%
赞一下
(4)
44.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