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恒大绝非不能倒 宏观经济应无忧

时间:2021-09-22 09: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中国内地房地产龙头公司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先是爆出商业票据逾期,后又传出被银行冻结资金、项目停工,公司更两度警告投资者可能违约,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焦点,连美国白宫都表示关切。恒大债务庞大,危机的产生虽与内地遏抑房地产政策有关,但更多是因该公司盲目扩张、加大杠杆率以及内部治理弊端所致,现在断言恒大危机将导致内房市场出现转捩点乃至爆破点,甚至将其形容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国“雷曼兄弟”,不是过分解读,就是危言耸听。

债务规模大危机深重

土储多能否变现关键

恒大债务并非新问题,这次导火线是旗下投资公司本月8日起未能按期兑付9.34亿元(人民币,下同)理财产品,有消息称未兑付的理财产品总额约400亿元。据报道,恒大又通知两间银行,暂停支付昨日到期的贷款利息。截至6月30日,恒大的债务为1.97万亿元。恒大在内地280多个城市有逾千个地产项目,公司坦承本月销售明显恶化,令已相当严重的现金流问题雪上加霜,标普评级因此已将恒大及其子公司的信用评级下调至“CC”,外界担心其财务危机会影响内地的金融体系,甚至影响全球股市。8月内地房地产数据显示,在当局强力调控措施影响下,70个城市楼价按月涨幅跌至年内新低,二手楼价按月下行城市数量升至近两年高位。因此,有分析称,内地楼市临近“爆煲”,而恒大危机可能是引爆点。

恒大的债务危机的确严重。恒大的债务金额相当于内地去年GDP的2%,成为全球负债最多的开发商,惟恒大的总资产仍有2.38万亿,剔除预收楼花款,资产负债率约81%,表面上未到资不抵债地步。同时,恒大有778个土地储备项目,以及146个旧城改造项目,土地仍是具价值资产。但同时亦有分析指恒大的项目及地皮多在较偏远的地方,估值随时大上大落,套现亦不易,所以近期其债价出现低处未算低的情况。

虽然如此,内地楼市成交依然畅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按年增长1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5%;同期商品房销售金额按年增长22.8%,住宅销售额增长24.5%,可见楼市整体情况仍算平稳。而且,内地人买楼首期比率较高,银行受大量银主盘拖累、导致楼价断崖式下跌的可能不大。

内地房地产业早年获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恒大等发展商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模式,迅速壮大。但当2016年中央实行“去杠杆”及“房住不炒”政策后,恒大软着陆不成,反而试图多元化经营,大肆扩张,先后涉足金融、汽车等领域。原本债务压力就很沉重,公司内部管理又出现状况,屋漏兼逢连夜雨,终酿苦果。创办人许家印家族持有集团76.7%股份,10年间累计分红逾800亿元,部分在境外兑付,被指“债留国内,财流境外”;同时,拖欠供应商帐款,拒付员工高息债券,高层却可提前套现……种种表现,都被指掏空公司信用。

对内地房企的营运状况,当局一直高度关注。去年推出“撇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70%”、“净负债率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的“三条红线”,对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增幅设限,对恒大这类仰仗现金流周转的高负债房企,无异于敲响警钟。

爆煲事件频发可拆弹

恒大须自清难成雷曼

这次恒大自爆财困,被指有向政府求救之意,但官方迄今态度审慎。上月人民银行、银保监曾约谈恒大负责人,要其“积极化解债务风险”,还特别要求“做好重大事项真实信息披露,不传播并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对于其后续影响,只说“还需要观察”。

其实,近年内地类似恒大的所谓“爆煲”事件并不鲜见,从P2P网贷平台,到万达集团、海航集团,都经历过类似的财务危机,从处理“明天系”的包商银行、“安邦系”的成都农商银行等金融企业重组案中,当局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现阶段不出手、不发声,或更有利于恒大自身化解风险。

房地产调控政策已行之有年,恒大债务违约是调控力度的证明,而非地产业“爆煲”标志。作为一家非金融类企业,恒大危机也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恒大入股的盛京银行规模不大,影响有限。近年内地经常有公司数以千亿计的债务出问题,但宏观经济年年增长,有惊无险,证明让其孤立地“爆”,不连环“爆”,变相成功拆弹,经常小“爆”,还可以排除风险隐患,避免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铃还须系铃人,恒大的问题终归要其管理层自身面对,公司治理的荒腔走板,主事者须自食其果。中国已经过了将一家公司存亡动辄与社会稳定挂鈎的时代,没有谁是“大到不能倒”的。恒大已启动以物业还债、勒令提前兑付的高层退钱等,都是尽力自救的举动,最终能否如许家印所言,走出“至暗时刻”,还需视乎诸多因素,即使最终要破产重组,也不过是许家印家族出局,无碍中国经济大局。

赞一下
(13)
86.7%
赞一下
(2)
1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