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警惕可能被忽略的染疫风险

时间:2021-09-22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吴俊刚专栏

9月19日早上,按预约时间打了第三针疫苗。同样到接种中心的年长者络绎不绝,足见大家打了两针后,对疫苗已有更大的信心,在接到卫生部短信通知后,就第一时间预约。疫情的急速变化看来也提高了更多人的警觉性,觉得应该尽快行动,自我保护,保护亲人,也尽一份公民的责任。

就在同一天,报章报道,18日的单日确诊病例已突破千起,达到1009起,其中社区病例926起,客工宿舍78起,输入病例五起。这是去年4月23日单日最高1037起以来的另一高点。

19日的新增病例则达1012起,社区病例为919起,客工宿舍90起,输入病例三起。连续两天过千,当局预见的暴发期果真来了。必须关注的是,去年疫情主要发生在客工宿舍,如今则是社区传播,范围广大,也更难管控,除非重启病毒阻断措施。

卫生部长王乙康早在9月10日的记者会上就提出预警。他说,我国本土病例自8月23日以来一路激增。单日新增病例每10天就翻倍,公众必须做好准备,可能会出现四到五轮的翻倍。目前已经处于第三轮翻倍,正从每日400起增至800起。病例数字可能从800起倍增至1600起,再从1600起倍增至3200起,才会开始下降。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病例数字需要三四十天才会开始下降。

新一波疫情到现在已满一个月。9月15日,王乙康在亚细安—欧盟卫生峰会发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说,政府正在密切观察,疫苗可否避免病例激增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攀升,下来几周是关键。当局估计,染病人数会在暴发后四到八星期时达到高峰。

换言之,我们现在正处于另一个疫情高发的关键时刻,疫情会怎么变化,没人说得准,但大规模社区传播似已难免。王乙康称,要与冠病共存,一个国家须经历至少一次大规模社区传播。未知的是,疫苗可否避免病例激增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攀升?如果目前的防控措施不收紧,新加坡是否能安全渡过这场正在暴发的大传播?

当局如今密切注意的最主要指标,是须输氧的病患人数和须住入加护病房的重症病患人数。如果增幅继续维持在低水平(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的情况),就意味着疫情并不严峻,或许能安渡这一关;反之,疫情延宕,就必然拖慢进入新常态的过程。

与冠病的战斗,现在犹如进入一场战情瞬息万变的大决战。在这场战役中,全体将士的心理素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疫情反复和防疫措施时紧时松的长时间折腾,导致越来越多人心烦气躁或心力交瘁,要持续保持全军士气昂扬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也是抗疫的一个关键时刻。

因此,国人无论如何必须咬紧牙关,发挥最大的韧性和自律精神,尽快随疫情变化作必要的调适。在目前染病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失去耐心,更不能被当前病例暴增的情况吓倒而丧失战斗力。

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这一波疫情在当局预料之中,就以为可以放松戒备,一切可由政府搞定。从过去几天公众接受媒体访问时的反应来看,确实有不少人觉得不必太担心,理由是多数人已接种疫苗,政府也有相应的防疫措施。

对政府抗疫有信心没错,但若因此而放松警惕,却是危险的错误。在目前这个高发期,人们尤其不能以为完成疫苗接种就可以高枕无忧,周末就可以扶老携幼到商场和其他人群聚集的地方闲逛,或者到小贩中心、咖啡店、食阁等“趴趴走”,或不戴口罩,聚集聊天。最保险的做法应该是别轻举妄动,等到高峰期过后再说吧。

我国超过82%的接种率,确实为政府提供了当前抗疫的信心,因为一些高接种率的国家的经验显示,完成接种者虽然还会染疫,但病情恶化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不至于压垮医疗体系。本地到目前为止的情况也是如此。卫生部的数据显示,超过98%染疫者没有出现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症状,而且病情持续稳定直到康复。

冠病的影响因人而异,年轻力壮的一般上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低,但数据一再证明,年长者(尤其是本来就有其他慢性病或重病者)面对的病重和死亡风险最大,即使完成接种疫苗,一旦染疫仍容易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因此,有年长者的家庭,在这个时候尤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大多数人完成接种固然是一种保障,却也存在容易被人忽略的危险。绝大多数完成接种者的身体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一旦染病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然而,他们身上的病毒可以随他们的活动四处散播,与他们有近距离接触者,也很容易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传染。这或许正是社区病例和感染群此起彼伏的原因之一。

许多人已成为“无声的杀手”而不自知。这不仅大大提高年长者染病的风险,其实也大大增加12岁以下孩童这个群体的染病风险,因为他们都还没接种疫苗。因此,被忽略的危险也许比明显的危险更危险。

不管是不是预料中事,染病人数暴增并非好事。卫生部日前已发出警讯,目前医院的加护病房还能应付,但急诊部和普通病房开始面对压力。当局也实行了轻症患者居家休养的做法,并开始设立新社区升级版护理设施,以缓解医院病房的压力。

联合领导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财政部长黄循财,日前还是特地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加护病房人数可能快速变化,“我们不能假定加护病房人数会持续保持低位,或加护病房收治能力不会受考验”。这是及时的提醒。本文截稿时(20日),虽然单日新增病例稍微下降至917起,但住院的冠病患者则已从过去一周平均800余人增加至1055人。

工作小组8月初宣布,分阶段过渡到与冠病共存社会的路线图,分四个阶段逐步开放经济、社交和旅游活动,分别为:预备期、过渡期A、过渡期B以及与冠病共存的新常态。原本预计到9月初,八成人口完成接种疫苗后,即可逐步进入过渡期A,若疫情持续趋稳,就能进入过渡期B,进一步放宽旅游限制、经济和社交活动,最终达到第四阶段的新常态。

路线图是定了,但实际进程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在人们不经意间,疫情又一次大幅反弹,给进入新常态的进程增添新变数,迫使当局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虽没有调头,却必须再次绕道而行。漫漫征途,何时柳暗花明?我们只能希望,最糟的新增病例翻倍不会发生,关键期过后,能迎来利好的消息。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