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促转会转型中正纪念堂 轻忽民众自主性

时间:2021-09-17 15:1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联合报》重磅快评

 

促转会日前提出中正纪念堂转型方案,连日来引起各方讨论。在21世纪当代,中正纪念堂因应不同民意,或有重新检视必要,但是否应如促转会开肠剖肚式的“转型”,显然大有讨论空间。

促转会称要改造中正纪念堂威权象征空间,园区内包括牌楼、广场、大道、角亭、阶梯等都要调整,园区内带有崇拜、仰望视角的路径,也该改善。但随机问问在中正纪念堂园区休憩的游客是否感受到这些威权象征,答案大约都是不。

中正纪念堂1970年代末设计时,固然深具崇敬帝王的象征语汇,例如正面牌楼是仿古代皇陵牌楼的“五间六柱十一楼”规制,希望让观者通过牌楼后走向笔直的瞻仰大道,再走上堂体前代表蒋中正享寿数的89阶阶梯。但时至今日,这些所谓威权语汇除了设计者,大概只有研究多时的促转会了解。

然而对当今游客来说,所谓威权的牌楼除是拍照最佳景点,还是各种活动集合点;宽广大道也是拍照最佳背景,正好衬托干净人影;长长阶梯则可供小坐休憩,还能连摆各种美姿。至于自由广场,早就是众多活动举行的绝佳场地,从云门舞集到柏林爱乐等国内外名团都在此处与民同欢,还是野百合学运历史场景。促转会眼中的威权空间,人民早已自主重新定义。

若说人民不该昧于无知,不解这些威权象征意义还自得其乐,促转会重点也应放在加强知识教育,让民众了解其设计原意,再自主判断。比如重现当年时空,解释为何会有此崇拜帝王般的威权思考及设计,再进一步讨论当今该如何面对这些威权象征。

或许,台湾当代还有人信服这些象征,但更可能的是,多数民众身为自主决定意志的“能动者”,早已用自己游园方式,化解当年硬体蕴含的威权意涵。当硬体明明已被民众重新诠释,促转会若还认定改变硬体才是真理,恐怕又是不尊重民众自主诠释。

再者,促转会真想将中正纪念堂园区改造为“反省威权历史公园”,若原样保留当年设计园区,不正好有如保存历史胶囊,密封所谓威权设计,更可供后人省思?否则一旦全部拆除,一来失去批评基础,无从参照,二来浪掷预算,徒然多了个毫无特色的公园,反而更没意义。

促转会认定移除蒋中正铜像才叫转型正义的一厢情愿,也在日本政治学家小笠原欣幸的媒体投书凸显。小笠原欣幸这篇投书指出,中正纪念堂一直是他向日本学生推荐的指标性定点,那巨大的铜像与炫耀的三军仪队仪式,留下那个年代的原味,对海外的旅客提供非常好的民主教育机会。这又再次显示,涉及威权的硬体并非只有拆除一解,后人自有诠释。

促转会要做转型正义,固然是想回应反蒋民众,但若只在消除硬体打转,一来显示面对所谓威权的手法过于刻板,过度低估一般民众自主性,更别说未考虑拥蒋民众必然的愤慨。在蒋议题仍然敏感的此刻,促转会该做的应是公开并陈相关正反资料,以中立态度提供重诠空间的各种可能,若只是硬转型硬体,除了浪费民脂民膏,恐怕挑起更多对立,未来自己恐也被“转型正义”。

赞一下
(7)
77.8%
赞一下
(2)
22.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