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波:从“北斗”看中国的后发战略

时间:2021-09-16 09: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邓清波:从“北斗”看中国的后发战略

9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间长达90分钟。这是时隔七个月,两国元首再次以通电话的方式直接沟通交流。国际舆论对此十分关注,试图解读这次通话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还可以从一次即将进行的国际峰会中,去管窥中美两国元首在电话中所体现出来的立场,以及中美关系究竟该如何走下去。

中国媒体报道,9月16日至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将在湖南长沙举行。顾名思义,这次峰会的主题,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发展战略的一次浓缩展示。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并没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只能使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中美关系平稳的和平时代,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企业和民众都感到很方便,“搭美国便车”既好又省。

然而,人们很快意识到,美国的GPS包含军用和民用两种功能,技术含量更高的军用功能是不对中国开放的,而民用功能同样可以采集地面信息,为美国的军用服务。因此,中国若只能依赖美国的GPS,就势必受制于美国。

此后,为了寻求突围,中国试图与欧洲合作,共同建设新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但是仍然遭遇重重阻力,可谓无果而终。除此之外,俄罗斯也建有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抛开技术水平不说,中俄关系虽然处于非常良好的时期,但中国作为大国,同样不能完全依赖格洛纳斯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能咬紧牙关,着手研发建设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就是北斗系统。经过长期的努力,到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中国北斗迈入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时代。

后发优势与劣势并存

一方面,北斗系统的建成应用,再次彰显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那就是可以借鉴参照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路径,创新升级,少走弯路,实现后来居上。北斗系统虽属“后起之秀”,在建设时间上落后于美国、俄罗斯、欧洲,但许多技术指标却属于世界一流。

另一方面,北斗系统的建成应用,揭示中国同样须要面对难以避免的“后发劣势”。中国学者常对“后发优势”津津乐道,殊不知从辩证的角度来讲,“后发”同样会存在不少“劣势”。比如,“后发”者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即有意无意地追随“先发”国家已经成功的路径去走,而难以产生自我原创的、颠覆性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后发”者还会面临“市场壁垒”,即既有的市场往往已经被“先发”国家占领或控制。中国的北斗系统虽然非常先进,但就全球市场、甚至包括中国自己的国内市场而言,美国的GPS一家独大,早已经渗透各行各业,人们也已经养成方便使用GPS的惯性。因此,北斗系统在应用推广上,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都是当前中美关系结构性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后发优势”,使其可以不断地追赶美国,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反超。这既让美国有危机感,也会使美国心态失衡,觉得中国是占美国的便宜。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誓言不许中国再“搭美国便车”,美国始终拿中国“窃取”美国技术说事,都反映了这种失衡心态。

中国的“后发劣势”,同样会让美国某些人感到坐立难安。处于“后发劣势”的中国,势必争取自身的发展空间,改变这种劣势,这就让已经占领市场、属于既得利益者的美国,会感到面临自己的蛋糕被别人分享的挑战。因此,美国会把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开始慌不择路地进行围堵针对。

从北斗系统的建设应用,可以看出中国在面对“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上的成功做法。中国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高质量地建成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北斗系统的建设,从一开始就秉持“开放、兼容”的发展原则。北斗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面向全世界开放合作。

中国已经分别同美国、俄罗斯就北斗系统与GPS、格洛纳斯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签署双边协议,与欧盟持续推动北斗系统与伽利略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协调。

换言之,面对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上已有的格局,处于“后发劣势”的中国,并不是去与美国、欧洲、俄罗斯“抢蛋糕”,而是采取促进交流合作、共同做大蛋糕的理念,希望实现“多赢”“共赢”。客观上,全球多几套卫星导航系统,而不是单独依赖美国的GPS,对世界各国民众显然都是有利的,各国会因此有更多选择,更加安全。

美国应该以正确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后发战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利,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中国的“后发优势”既是客观的存在,也可以说是历史给予中国的补偿,是中国应有的权利。那就是:中国在近代落伍于世界先进国家,积贫积弱饱受苦难,现在理应获得更好的发展。

美国现在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甚至想让中美“脱钩”,既没道理,也行不通。北斗系统再次证明,中国有能力建成自己的高科技系统,美国的围堵反而可能加速这种进程。实际上,中国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美国带来新的巨大好处,因为这扩大中美合作,美国的企业也因此赚得更加盆满钵溢,积累更多的发展资本。因此,美国围堵中国无必要,也损人不利己。

中国的“后发劣势”,则应该得到美国的充分理解和包容。北斗系统的双边合作就是很好的示范,美国完全可以在更多的方面与中国寻求“兼容”。正如习近平所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多赢共赢。

只有当美国的政治精英想明白了这一点,美国总统亲自打往中国的电话才会更有意义,因为那样中美两国才会有更多的互信互利,中美关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和契机。如果美国顽固坚持霸权思维,试图永远独霸世界,不给其他国家后发空间,冲突势必无处不在,既可以在阿富汗,也可能在中美、中俄之间。

作者是中国时事评论人

台海关系和舆情研究工作者

中国的北斗系统虽然非常先进,但就全球市场、甚至包括中国自己的国内市场而言,美国的GPS一家独大,早已经渗透各行各业,人们也已经养成方便使用GPS的惯性。

赞一下
(54)
88.5%
赞一下
(7)
11.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