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空谈无益,国民党必须强化社会连结

时间:2021-09-09 08: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联合报》

联合报社论

国民党本月二十五日将选举新的党主席,尽管四名候选人打得火热,但外界对这场选战似未投以太多关注。除因疫情转移了舆论焦点,主要是几名候选人多半还在炒冷饭,无法提出让民众一新耳目的论述。蔡政府近期执政颇受争议,防疫政策荒腔走板,国民党却无法趁此积极发动攻势争取民众认同,不仅是战略错误,也缺乏一个在野党重返执政的企图,令人遗憾。

这场主席选战,对国民党、台湾政坛、乃至台湾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新主席上任后,马上要面对年底的四大公投,然后是2022、2024的地方与中央大选。民进党是否会继续一党独大,在野党能否缔造政党轮替,新任主席都将扮演关键角色。但从四名候选人最近的交锋看,他们都只聚焦于短期议题和主席选举得失,并未说明自己要如何建立社会连结,向大众说明自己是“值得期待的政党”。

观察日前的辩论会,四人的焦点多集中在两岸论述,这当然是国民党与民进党最大的政策区隔。但除了重提“九二共识”的口才各有高下,四人都未能拿出新的主张,对于如何解决当前的两岸困境以及台湾社会对两岸议题的偌大歧见,皆未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几番交锋,只是再度陷入意识形态的窠臼,甚至让蓝营支持者产生“走回头路”的困惑。

国民党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组成是一种介乎“官僚组织”与“俱乐部”间的综合体。因为像官僚组织,所以甘于扮演“小螺丝钉”的人很多,忠贞可期,但缺乏能抓住大局与大势的雄才。因为像俱乐部,有些人高兴的时候就来,不高兴的时候即去,从未有强烈的政党认同与责任感。小螺丝钉很多的结果,产生不了格局开阔的领导人物;“俱乐部化”的结果,许多人被看好而获提名,但一败选就躲得干干净净,毫无愧疚,甚至跳党出走。国民党始终无法摆脱“不团结”的漩涡,原因在此。

国民党内部的许多纷争,就是根源于主席之争。例如,2005年马英九和王金平的主席之战,最后演成“马王对立”、“马王政争”,埋下国民党失去政权的导火线。2016年的主席补选和2017年的主席选举,“挺柱”、“反柱”则成为主旋律,余绪残留至今。今年的主席选战如同去年主席补选的延长赛,几位选将都把政治恩怨摆在中间,政党和台湾未来反而被放在两边。如果角逐主席者没有“重返执政”的宏图,而只想控制党机器扩大自己的影响,这场选举还有什么意义?

持平而论,四位主席候选人各有擅场,也能发挥互补的作用。例如,朱立伦是国民党目前台面上党政经历最丰富者,江启臣是少壮派政治人物的代表,张亚中是意识形态的捍卫者,卓伯源则有地方治理经验。未来无论谁当选,如能彼此合作截长补短,必能发挥智慧和战力的加乘效果,这是政党成长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任何政党要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在平日积极经营社会连结,国民党必须把眼光和耕耘放向民间,与民众同喜同悲,才能取得他们的支持。

总结而言,国民党必须提出能与社会连结的论述,而且是要能够实践与落至草根的论述,在捍卫自身价值与主流民意间取得最大公约数,这才是一个以政治为志业的政党应走的大路。主席选举绝对不是个人或派系的事,党员亦不能仅用“爽度”决定投票意向。毕竟,一个缺乏未来想像的政党,一个缺乏格局与实践能力的政党,难以成就大事。

赞一下
(7)
77.8%
赞一下
(2)
22.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