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健:大流行下的迪拜世博会

时间:2021-09-07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经济透视

今年5月以巴冲突的隆隆炮火,惊醒了人们对以色列科技和中东历史的关注。读者也许没有留意到,近10多年来许多国际盛会,已从欧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比如“金砖五国”,这个情况在下来10年将出现变化,中东将摇身一变成为举办国际盛会的集中地。

未来几年会有两次分别在迪拜和多哈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以及一届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向世人展示21世纪不一样的阿拉伯世界。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纪疫症,为这几场盛会增添了不确定性。

英国社会学家厄里(John Urry)早以巴塞罗那为例指出,举办国际盛会将吸引游客到来,提高该城市的地位。在举行大型国际活动后,中东的几大绿洲城市也会跃升成为一等一的国际都会吗?

在“心系彼此,共创未来”的主题下,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举行的迪拜世博会,以机会、流动和可持续性三大主题来推动未来,据此建成三大主题场区。

所谓机会,便是以多角度推广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方案,并鼓励与会者吸收和发扬;所谓流动,指这次世博会推广知识、想法、货品的流行和带来新的可能;而可持续性,迪拜世博会自称有举办最环保世博会之一的觉悟,企图感染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决志拥抱可持续性,来达致迪拜愿景202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愿景2021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以可持续性场区为例,迪拜世博会期间坚持执行维护环境的最佳做法和留下绿色建筑作为示范单位。主办单位特别安排展示食物、食水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譬如捷克馆将示范如何以太阳能来汲取空气中的水分,以润泽土地;荷兰馆将设置一个垂直和节约的室内农耕空间。

迪拜世博会鼓励公众以可持续的原则来生活,以影响更广大的经济走向,推动迪拜乃至阿联酋的绿色趋势。在迪拜世博会“机会”场区内,令人期待的是一个让社会创新者与观众见面的“好地方”,让他们直接展示改变社会的点子和行动。

可是,美国经济学家辛巴勒斯特(Andrew Zimbalist)于《奥运的诅咒》和《里约奥运2016》书中指出,奥运和世界杯的经济效益下滑了,更屡屡为主办国带来巨额负债。

此外,因为建筑成本上扬,通货膨胀不止,在1980年以后举办国际盛会的成本节节上升,甚至近年来的巴西里约奥运和世界杯前夕示威不绝,政府更在事后倒台。近日的东京奥运会引起当地公民社会反弹,其对经济、就业和10月份众议院选举的影响仍未可知。

防疫也增加了举办难度和经费开支,包括从客运机舱到火车车厢的座位安排减少,机场检疫加强、场馆人潮管制收紧,还有因防疫需要而添置体温计、追踪软件和隔离设备等。室内场地的座位安排可能考虑公共卫生而要缩水,连带旅客消费、门票和纪念品收益下跌,所以主办方在未来为国际盛会的商业和民间集资能力也成疑。

除了成本上升且经济效益不佳,主办方还可能夹在民意、内外舆论和国际组织之间,左右不是人,更难再心存盼望以盛事激发经济、形象和旅客人次。

已经延期一年的迪拜世博会,其总指挥丽慕·阿勒哈什米(Reem Al Hashimy)去年曾表示在积极准备网上版世博会,期待线上线下活动相辅相成。

另外,令人担心的也包括中东的地缘政治和千年历史,会不会成为国际盛会的包袱,比如巴勒斯坦早于去年退出迪拜博览会的展览。

当世事不尽如预期,在冠病大流行的情况下,国际盛会唯有作出改变。结合线上线下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大家愈来愈习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应作如是观。

如今大家开始适应居家工作、学习、购物和聚会,也许国际盛会的机遇——让身在海内外的观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参观场馆、学习新知及与来自远方的人相遇。

问题在于迪拜世博会的网上版,能否将纪念品或广告栏位卖出去,把流量化作为收入。这就要看看迪拜世博会能否像电视剧《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中的女主角那样,利用网络和社交平台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化水为财。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