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精敏:直接收生计划不利体育人才培养

时间:2021-09-02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教育课题

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虽遇疫情肆虐,紧张精彩的赛事还是让人暂时忘却冠病所带来的消极感。我国奥运健儿表现不俗,虽败犹荣。然而,从乒乓和游泳我们的强项所经历的挫折,或许可以让我们检讨一下我国这些年来在培育世界级运动员所作的努力。

首先,在这两项运动似乎有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乒乓女将冯天微竟然一连打了四届奥运!我国史上唯一的奥运金牌得主约瑟林理当急流勇退,却因没有其他更佳选手接替他而必须再次上阵;结果败下阵来。即使他要东山再起,也无法在本地找到可以互相切磋砥砺的竞争对手。

当然,新加坡只是一个人口不到600万的“小红点”,我们确实无法像拥有上亿人口的国家那样,能够屡届奥运都推陈出新,让更年轻、更强的选手取代老将出征。然而,我们能够做的,除了招揽外来人才,就是努力栽培本地的体育健儿。2004年新加坡第一所体育学校的建立,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无独有偶,新加坡教育部也在同年推出了“直接收生计划”(简称DSA),让小六毕业生可以藉指定考试学科以外的“课外辅助课程”(简称CCA),直接向心仪的中学申请入学。其中体育项目正是许多中学(尤其是顶尖名校)最看重的项目之一。据网上(Red Sports)资料,单是2016年的全国校际田径赛,就有超过90所学校2400名学生参与。因此,只要整体学业成绩不太差,那些在体育方面有专长的学生,一般上都能够顺利被录取。

这似乎是一项一石多鸟的计划,既能鼓励更多国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看重他们在学术以外的全人教育;又能趁早培养国家未来的体育人才。问题是许多家长并非以此为目的,反倒视之为进入名校的“捷径”。他们利用孩子的爱好和天赋作为踏板,帮助他们跃入那些看重课外赛事表现的学校。即使孩子没有天份,他们也不惜从小就花钱“栽培”他们。据说有些孩子自幼儿园就开始朝这个方向出发了。在“怕输家长”遇到“怕输学校”的情况下,受苦的自然是无辜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所参加的CCA是耗时耗力的体育项目者。

或许他们的家长会认为,能够借此机会挤进名校,为将来的前途铺路,同时又能在课业外发挥所长,何乐而不为呢?但这些家长并不晓得这其实是适得其反:不但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同时又会抹杀他们对体育的热忱。不要忘了,许多靠DSA进入名校的学生,他们的会考成绩都比其他非DSA学生逊色。他们必须兼顾繁重的功课和频密的训练,为校争光(因这是学校录取他们的理由)。这无疑是将重担加在孩子身上的自私做法。

笔者在70年代小学时期就热衷于田径运动。当时并没有太多热门抢手的名校,更不需要DSA。凭着一般的小六会考成绩,报读了一所后来才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校。升学后自然也选择田径作为我的CCA(当时简称ECA)。

还记得当初我们的田径集训是在每个星期天早上。原因是我们并没有学校田径教练,只有几位在当兵或工作的校友,他们在星期天休息日义务回来协助训练我们。虽然得牺牲星期天的时间,但我们总是兴致勃勃、无怨无悔。对我们而言,能够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运动项目获得培训(这些校友中不乏优秀田径能手),并借此为母校比赛争光,的确是两全其美的事。

后来笔者有机会代表新加坡出国,参加亚细安学生田径锦标赛。向学校申请参赛时,校长设下的条件就是学业必须兼顾。一位同学知道后,还为我恶补数学。这种同学间彼此打气鼓舞和帮助的情景毕生难忘!

有了出国比赛的经验(虽名落孙山),却让回国后的我在田径成绩上突飞猛进,甚至打破男子17岁以下跳远项目的全国纪录。当时不禁也萌生有朝一日能够去参加奥运的梦想。无奈生不逢时,在国家运动员福利相对匮乏的年代,不少像我这样的运动员的梦想都难以实现。

由于全情投入训练与参赛,最终我还是得面对中四会考的失利。纵然如此,我仍不后悔当初选择了具挑战的田径项目作为我的CCA。反观今日,敢问有多少凭DSA进入名校的运动员,能够由始至终热爱当初所选择的体育项目?抑或因无法兼顾课业而必须放弃自己的最爱?更不堪的就是被当初录取他们的学校所淘汰。

在成为国家队队员条件相对优越的今天,敢问又有多少参加奥运的新加坡选手,是出于DSA计划的名校学生?即使是来自英华书院(其中一所DSA名校)的奥运金牌泳将约瑟林,也是因为本身自小就有参加奥运的梦想,加上父母愿意斥巨资让他出国受训,才有今日的成果。在我们的家长及学校还存有“怕输”的功利心理的情况下,新加坡很难再产生另一位约瑟林。

为了我们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为了更有效地栽培我国未来的体育人才,笔者建议教育部取消中学向小学直接招生的计划。那些有体育天份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直接进入体校,然后全心全力训练栽培他们。

我们相信体校不会忽略运动员的学业;更加肯定的一点,就是知道孩子在没有DSA名校那种必须兼顾课业及赛事的压力下,能够更自由、更专注地受训。我们何以甘心让DSA学校为了本身狭隘的荣誉,而与体校打对台,拉走我国无数具世界级潜能的运动员,结果剥夺了国家更高的荣誉呢?

作者旅居国外从事社区福利教育工作

目前回国休假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