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弃和平红利背导弹国债?

时间:2021-08-28 11: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中国时报》社论

媒体报道,台湾国防部规划提出200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导弹特别预算案,用来提升导弹产能并强化“源头打击”能力,以强化自主国防战力,因应北京的武力威胁,并藉以向美国展现台湾自我防卫的决心,并称已获得蔡英文同意,将纳入最新“4年期国防总检讨”建军项目。

打造“不对称”作战能力

两岸政治分歧未解,多数台湾人希望维持现状,但追求和平仍然是普遍的盼望。马政府时代的两岸政策,开启了双方密切的交流,台湾人民获得了“和平红利”,大量陆客到访、消费和采购台湾产品;陆生扮演了和平大使的角色,以各种方式向大陆介绍台湾的美好,大陆民众因而能够认识和欣赏台湾的文化精髓,渐渐无人相信北京真会对台湾动武,台湾只需要维持适当的自我防卫能力,不必大量采购或研发武器。

蔡政府既然要充当美国围堵大陆的马前卒,两岸意外引爆军事冲突,甚至“武统”的可能性难免因而提高;“和平红利”消失之余,还必须对美大量采购或自我研发武器以求自保。我们希望台海和平,希望“国家”资源用在经济发展,但民进党完全执政是人民在民主机制下的选择,我们也只能尊重。

其实,早在前总统李登辉赴美国康乃尔大学演说时,两岸关系就已急速恶化,这导致了1996年的“台海导弹危机”,也让台湾惊觉必须发展能有效拦截对岸犯台的导弹,甚至要有“源头打击”能力以制敌机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年来台军除加强采购防空导弹以外,也优先研发各类反制导弹,打造“不对称”作战能力。

只是,提高导弹量产能力,将相应衍生出保养、库存成本、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后勤保养的扩张。这个扩大规模的导弹部队,以及量产的设备和其维护都属于长期性的建置,国防部却要以“特别预算”方式提出预算,这会产生几个显著的问题,应该在提出前进一步研究、获得各方共识,以免产生纷争和物议、打击军方和行政院士气。

首先,“特别预算”依《预算法》,必须符合下列4种状况始得编列:一、国防紧急设施或战争;二、“国家”经济重大变故;三、重大灾变;四、不定期或数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也就是必须是为了应付重大变局,所衍生的“非常态”重大支出。为能量产国防所需的导弹,而且是常态性的建置和维护,不是过了几年就会撤除或消灭的投资,当然属于一般性国防支出,不符合“特别预算”之要件。

偷渡预算 债留子孙

其次,资源有限,不可能想做啥就做啥,因此政府资源的使用必须有所取舍。既然要增加国防支出,就该删减其他预算来维持平衡的财务,也让民众理解为了国安必须付出的代价。但今天不循正途,却以一般预算外的“特别预算”编列,再告诉民众“总预算”基本平衡,等同欺骗民众,让民众误以为“国家”财政良好。事实上早已债务高筑,这是早晚必须要偿还的负债,也产生了这代人恣意任性,却让下个世代必须偿付的“世代不公”现象。

其三,既然要凸显台湾重视国防,要让美方看到台湾高度的自我防卫意识,就更该将导弹预算编列于一般国防预算之中,否则容易被外界疏忽真实的国防支出。外传明年国防预算为3726亿元,只增加了3%,但若将上述2000亿元分为4年预算,则每年会额外增加500亿元,国防预算立刻增加了10%以上,不仅能让国防预算更贴近事实、彰显蔡政府的重视国防,也更能取悦美国老大哥,不是吗?

依照往例,只要是被编列为“特别预算”的政务支出,必然在立法院成为朝野攻防的重大标的。在野党立委必然全力批判杯葛,执政党则全力捍卫护航,再以优势席次表决、全部照章通过,成为没有实质意义的审查。这种审查模式其实经常产生巨大的投资浪费,就像“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的治水预算,内涵项目繁多、金额庞大,但本次卢碧台风带来的严重水灾灾情,却大大打脸了“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的妥适性。

蔡政府就算选择放弃“和平红利”,心甘情愿充当美、日围堵北京的棋子,必须增产导弹备战,至少也该按部就班地编列国防预算,不可用特别预算偷渡,让子孙帮我们背债。

赞一下
(38)
64.4%
赞一下
(21)
35.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