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任君:从喀布尔回望西贡:温故知新?

时间:2021-08-28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四面墙外

2021年8月16日喀布尔国际机场那个千百人争相涌上一架正在滑行的美军运输机的震撼画面,已经定格在历史上,与1975年4月29日一群南越人争先恐后抢攀西贡一栋大楼屋顶上的美军直升机的惊慌场景一样,前后呼应,成为象征“帝国溃退历史重演”的经典图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弱胜强、小赢大”的历史似乎又重演了,美国又狼狈撤退了。在西贡那场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直升机空运”的仓惶行动中,美军出动了100架直升机,在24小时内将多达7000名美国人和南越人络绎不绝地疏散到军舰上。一些直升机降落卸人后立刻被推下海,以便腾出空间让下一架降落!喀布尔难民惊慌逃亡的戏码,几乎是按照西贡的剧本搬演的……难道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吗?难怪《经济学人》在8月27日那期的社论慨叹道:“阿富汗的惨败对美国的声望是个重大却不必要的打击。”

这不禁让我想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Bob Dylan)越战期间那首传唱世界的反战歌曲《风中飘荡》,如泣如诉地嗟叹人们总是没能记取教训:“炮弹还要飞多少次,才会永远被禁止?一个人可以扭头多少次,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一个人得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哭泣?还要有多少人死,他才知道已有太多人死去?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吟唱着这首歌,思绪一下子飘回50多年前。那时越南战争正在猛烈进行,美军大举介入,试图阻止北越支持的越共“解放”南越,报纸几乎天天都有这场“不正义战争”的报道。那些平民在战火中死伤逃难的新闻和图像看了叫人揪心,尤其是军队暴行的照片。至今印象难以磨灭的,是数百个被美国大兵冷血屠杀的美莱村村民尸体狼藉的惊悚场面,以及那个被汽油弹炸伤的赤裸女童痛苦地哭着奔跑的催人泪下镜头,看得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义愤填膺,反战的情绪油然而生,对那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反战歌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群志同道合者不满足于停留在反战流行文化的层面,为了更深入了解越战的本质,想方设法获取报刊以外的深度资讯。在辗转听说美国有一个称为“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的激进反战学术团体后,马上订阅它的刊物。从他们的会讯中,我学到了“军事工业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这个名词,看他们如何从美国军队与军事工业的紧密共生关系的角度分析美国对外战争,大开眼界。

1972年圣诞节前后,美国突然出动大批B-52型战略轰炸机,对北越首都河内及海防市进行了长达12天的狂轰滥炸,至少投下了2万公吨炸弹。轰炸行动在世界各地引起了愤怒的反应,各国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反美示威。新加坡不允许示威,但有人发动大专学生请愿抗议。

参与者被通知在某一天到美国大使馆附近等待,以雨伞为号,心照不宣,时间一到就四人一组(五人在一起就是非法集会)轮流进入大使馆提呈请愿书,我们这群同道当然也参加了。这场请愿行动究竟是谁组织的,当时不闻也不问,有份参与就很满足了。记得隔天华文报在报道这件事时,刊登了一张请愿者撑伞进入大使馆的照片,大标题似乎语带肯定地形容它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抗议”。

原来“圣诞大轰炸”是美国以进为退的策略,目的是迫使北越谈和,以便及早脱离越战泥沼。果然不到一个月后,也就是1973年1月,美国和北越就签署了《巴黎和平协约》,同意临时停火,美国答应撤军,终止参战。但和约签署不过两年,随着美军的撤离,北越和越共军队很快就占了上风,到1975年已是势不可挡,节节胜利,终于在该年4月30日攻陷西贡、统一南越。在这之前两星期,也就是4月17日,柬埔寨的红高棉军队也攻占了首都金边,推翻了亲美的龙诺政权。

至此,整个印支三邦都“赤化”了,美国的势力退出了东南亚大陆。越南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反殖斗争,先后击败了法国和美国这两个强大的敌人,终于迎来了自由和平的日子,我们当然都为他们的甜蜜胜利而欢呼。

然而,南越和柬埔寨“解放”之后,就真的迎来和平了吗?两国人民从此就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了吗?

令越南的同情者极度失望和错愕的是,越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和平;更讽刺的是,被侵略者本身又发动了侵略战争,使印支半岛的战火延烧不熄,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初。

西贡变天的第一个后果是难民大逃亡,被迫害或害怕的南越人纷纷乘船出逃,不顾死活投奔怒海,数目惊人的“船民”挤在一艘艘超载的大小渔船上,在南中国海漂流,形成了一道让人触目惊心的风景线。柬埔寨的情况更糟,红高棉波博政权一上台就实行惨无人道的残暴统治,屠杀和折磨人民,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并制造了大量陆上难民,不断逃亡到泰国和越南。不久后,越柬边境发生冲突,越军大举入侵柬埔寨,再然后就是中国挥军南下“教训”越南了。

投奔怒海难民潮

中越关系恶劣导致越南境内的华人遭受迫害,华人大量逃亡,掀起了另一波巨大的船民潮。船民的遭遇很悲惨,他们乘坐的船有很多因为过度拥挤而在风浪中翻覆了,也有很多遇到海盗被掠夺杀害,永远到不了彼岸。船民潮始于1975年,到1978年至1979年达到高峰。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在那几年有多达20万到40万船民葬身大海,这是何等惨痛的人间悲剧!

侥幸生存的另外几十万船民,有不少是被经过的商船救起的,他们纷纷逃到附近的沿海地区。东南亚国家和香港首当其冲,只好暂时收容他们,但已不胜负荷。满口人权的西方国家虽然答应承担难民费用和永久性收留他们,却迟迟没有行动,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国际人道危机。

新加坡也是船民的目的地,但弹丸小岛哪有可能容纳源源不绝的难民!因此,在收容一部分船民之后(其中一些是“烧船沉舟”后强行在勿洛填土地带登陆的),果断决定不再临时收容,除非西方国家明确承诺要永久收留他们,否则船民闻风大量涌来,后果不堪设想。

驱赶船民的任务就落在海军身上,政府的明确指示是:给予船民一切人道援助,提供食水、食物、衣物和燃料,甚至帮他们修好船只使之有续航能力,然后就驱离新加坡水域。当时曾听朋友转述现场那种惨不忍睹的情景:尽管船上的华裔难民声泪俱下苦苦哀求,年纪轻轻的服役军官却爱莫能助,只能噙着眼泪铁着心肠执行军令,强行驱赶他们漂向茫茫大海……

新加坡的强硬行动引来西方国家的严厉批评,指责我国不人道,但政府毫不客气地强烈驳斥,反指它们伪善且言行不一,没有信守承诺。建国总理李光耀在1978年尾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就曾这么回应:“若不硬起心肠,就会流血至死!”尽管如此,从1975年至1996年,新加坡还是先后收容了多达3万多越南船民。

这就是美军撤退、越战结束、南越和柬埔寨“解放”给我们送来的大礼!美国撤退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却趁虚而入,大力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的行动。柬埔寨内战烽火燃烧了10多年,新加坡这个非前线国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主导冗长艰辛的亚细安外交斡旋工作。

历史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但也给我们上了非常宝贵的一课!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又埋葬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塔利班的胜利对阿富汗人民及周边国家以至全世界究竟是福是祸?阿富汗的变天是否也会和越南一样,不但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带来更多的战乱和杀戮,制造大量难民?凭它过去劣迹斑斑的对内和对外纪录,世人实在没有乐观的理由。

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它会不会输出恐怖主义?一些学者说,塔利班掌权可能对本区的回教激进分子产生感召作用,威胁我国和邻国的安全。新加坡内部安全局就指出:当地的安全真空和不断升级的内乱,可能提供卡伊达和伊斯兰国组织等跨国激进分子重组或建立避风港的机会。若真是这样,阿富汗对我国安全的隐患,比当年的越南还大,我们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至于美国,它始终没有吸取的教训是,一直在支持贪污腐败的政权,一直想把它那套民主制度强加在水土不服的国家身上,一直要别人接受它那些格格不入的价值观,花了庞大的财力军力,却总是留下一个个烂摊子给别人收拾。尽管如此,这些软实力的失败无损于美国的硬实力,“帝国溃退”的图像虽然使它的形象和信用严重受损,其象征意义却大于实质意义。

越南也好,阿富汗也好,美国的撤退其实只是战术性的,不是战略性的,并没有动摇它的霸权地位。在退出东南亚大陆和阿富汗之后,依旧在西太平洋和中东维持强大的军力,在整个“印度太平洋”保持战略优势。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和越南不但破镜重圆,还因为中国而越走越近;美国撤出阿富汗,也是为了要集中精力对付中国,这可是拜登总统自己说的。

美国的战争机器还是很强大,上文提到的那个“军事工业复合体”多年来不断茁壮成长,已经将共生关系延伸到国会中,成为“军事工业国会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Congressional Complex),其政治影响令人侧目。

总之,喀布尔撤退不代表美国势力的衰退,帝国还在。

那新加坡呢?当年参加反美请愿的那群伙伴,49年后笑谈此事时犹感“与有荣焉”,庆幸当时“有被通知”。但其中一人冷不防杀出一个问题:如果当年美国没有介入越战,东南亚国家像骨牌般一个个倒下,我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这确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但历史没有“如果”,越南也好,阿富汗也好,都让我们清楚看到世局的变幻莫测以及国际政治的残酷无情,利益中间摆,道义靠边站。作为小国,我们只能自求多福,绝不能仰赖别人,除了练就一身本领之外,还得广结善缘,审时度势,灵活应变,做个“有用”的国家。

不想沦为西贡,不想沦为喀布尔,那就做好我们的新加坡吧!

作者是《联合早报》前总编辑

赞一下
(23)
92%
赞一下
(2)
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