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台军武器装备升级 组织士气却成软肋?

时间:2021-08-21 16: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阿富汗变局,引发台湾重启“征兵制”的呼声。事实上,撇开兵制不谈,军方士气问题更值得重视。拜登政府日前宣布首批对台军售,包括四十辆M109A6自走炮与附属装备;这批自走炮入列,让台军炮兵科技进步一整个世代。近年华府军售放宽,但台方预算不足,国防部军购周转极其吃力,成为隐忧。然而比起资源匮乏,军队组织与士气频现警讯,却是更凶险的国安危机。

近期军方发生连串事件,包括媒体“惊爆史上最大共谍案”,剑指刚由国防部副部长转任国防大学校长的张哲平上将;另空军李姓少校申请延役遭拒,穿军服到总统府前下跪;稍早美军秘密派员来台协训曝光,原因是官兵上网爆料美方有鲜奶喝自己却无。这些例子,对台军的组织与士气都是严重恶性警讯。

军队的特殊矛盾性,在于战争既是最野蛮行为,却又要求最高贵情操。贪生畏死是人情之常,要让手握武器的官兵甘于服从,不惜执行可能牺牲自己的命令,是练兵的核心目标。一支能战之兵,要在“专制”与“开明”间找到平衡。一方面,下级对命令必须贯彻到底;另一方面,上级要穷尽可能为部属谋福利,建立成员的荣誉与归属感。

因此,军队必须反覆揭櫫荣誉、服从、团结、牺牲等德行,所有举措都要环绕这个目标,符合对核心价值的捍卫。以美军为例,西点军校严禁撒谎、偷窃、欺骗,连漠视不报者也要惩处;最高阶的国会荣誉勋章,限定“超越自身应尽职分的英勇行为”,一线战斗人员才能获颁,有极高比例是阵亡追赠。政府看待军人,乃至官兵自我定位,都要维持国士之风。

回头检视近年台湾军方诸多乱象,都因背离上述原则。政府乃至社会往往忘掉军队存在是为了因应战争,替“国家”生存买保险。官兵违规乱纪最严重者,莫过于伤害军人核心价值,高层却习于对这些行为轻轻放下;面对外界对军人荣誉的挑战或亵渎,也表现事不关己。

国防部副部长是军方第二把交椅,国防大学校长是所有军官进修教育的业师,张哲平被指“通敌”,是何等严重控诉。若确有嫌疑,国防部就该立刻将他调离接受调查;若是空穴来风,就该严谴谣言并主动追诉,因为这已对军队形象造成伤害。同理,当年洪仲丘案、阿帕契案,当事官兵饱受挞伐与妖魔化,事后证明多属不实,军方的态度却形同切割。如此,不仅当事人心寒,其他同袍看在眼裡,谁还能相信“亲爱精诚”?

由于政治风气日趋下流,国防部捍卫军人的荣誉陷于被动,对抢凑社会热门议题或替政府高层粉饰,反而一马当先。例如,若酒驾问题备受关注,国防部立刻规定官兵“酒驾即失业”;台风将至,军方派出兵力超前部署往往比地方政府还快,但《灾害防救法》明定地方政府应归还军方支援救灾开支,国防部非但不追讨,还主动打消。军官当街下跪是军耻,获致惩罚却不及酒驾;有人戮力在府院高层面前露脸,觉得比替部队守住战训经费重要。

近年台军武器装备不断提升,台美军事合作持续深化,但组织与士气恐成软肋。从征兵制转型为志愿役后,台军薪资不算差,却常为凑足招募指标所苦,社会对军人的尊敬亦难与欧美相比。如果军方高层对军人的荣誉与福祉抱著可鄙可弃的态度,却把迎合政治及媚俗当成首务,失去自重自尊的军人如何赢得外界肯定?民众又如何相信,在面对真正考验时,台军能英勇无畏地承担起保国卫民的责任?

赞一下
(14)
60.9%
赞一下
(9)
39.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