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莉:未来十年是危急存亡之秋

时间:2021-08-17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8月9日,全球最权威的气候科学研究团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新的气候报告,凭借着人类对气候科学取得的有始以来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向我们揭示了启动全球各地此消彼长的极端天气的蝴蝶效应的始作俑者。

短短数月以来,我们目睹了即使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都无法控制熊熊燃烧的山火在多个州蔓延。8月份以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正在面临史上最严峻的山火季,浓烟已飘到北极上空,当地的气象专家称,他们正在经历自1888年有气象观测史以来最热、最干燥的夏天。

7月份,德国和比利时发生的滔滔洪水让几十万人流离失所,夺走了上千条生命。从6月到7月中旬,短短的一个半月,北极地区的海面浮冰融化的面积,相当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面积。北极监测和评估机构发出报告指出,北极气温升高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三倍,1971年至2019年间北极温度升高了3.1摄氏度,而同期全球仅升高1摄氏度。

这些极端天气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会波及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人民可以幸免。IPCC报告指出,造成这些让我们号恸崩摧的极端天气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的温度较工业化时代之前上升了1.1摄氏度。

事实上,即使是全球温度仅仅上升0.1摄氏度,就可以对全球气候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不减缓的话,这些让我们惊恐绝望束手无策的极端天气仅仅只是开始,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将会接踵而来,洪水、干旱、热浪、火灾、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将是新常态,继而引发潜在的难民危机,破坏全球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化。

IPCC报告显示在20年内,全球变暖的温度可能会达到或超过1.5摄氏度。而未来的10年将是最关键的时期,取决于人类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住全球变暖的趋势,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从而预防最严峻的极端气候的发生。

如果对碳排放量不加限制,到2100年全球变暖的温度可以达到5.7度,这对全人类将是毁灭性的。只有大力地削减碳排放才有可能将全球变暖的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内。

因此,留给全人类可以试图改变命运的途径只剩下,第一,从现在开始,大力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本世纪中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

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当下,全人类能否把握未来10年这个有可能逆转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机至关重要。所以,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不能仅仅限于国家和政府的宏观层面的政策和行为,而应是企业,个人在生产产品和进行各类活动时微观层面的考量。

上个星期,我在公司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领导力培训课程,在里面学习到的一个新的概念,五个思考问题的层次和相对应的行为。我觉得这个概念可以作为如何提高个人在减少碳排放等环保议题的参与度的探讨框架。这五个思考问题的层次和相对应的行为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随机事件-反应性行为;规律-适应性行为;系统结构-创造性行为;心智模式-反省性行为;愿景-生出性行为。

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碳排放量不应当是停留在人类个体反应性或适应性的思维角度或层次,而应当至少上升到创造性思维层次。例如,政府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来鼓励人们使用各类普通消费者可以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和电动车。

对高碳排放量的企业征收碳排放税,用来治理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污染。同时,政府和大型企业应当提供科研启动资金,以支持减碳科技的研发,例如,研发可以大规模推广的减少传统的炼钢和水泥生产以及航空业的碳足迹的科技。

但是这些着眼于系统结构的措施和政策,并不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和对气候变化的忧患意识,如何才能深入人心,将逆转气候变化升华成全人类的共同愿景。

要实现在未来的10年内,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我们需要每一个人认识到全球变暖、极端气候、海平面上升并不是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耸人听闻的场景,而是和我们每一个个体利害攸关的实实在在的危机。同时我们也要笃信,每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可以改变人类的命运,保护美丽而脆弱的地球,这个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共同家园。

作者是风险投资人,在政联机构任职

赞一下
(13)
65%
赞一下
(7)
3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