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摸着石头过河

时间:2021-08-15 12: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除非暴发大规模感染,我们一般不会去注意每天有多少人得流感,多少人得骨痛热症。视冠病为流行病之后,我们能够如此淡定吗?

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在本月10日放松,开启了通往进一步开放旅游、社交与经济活动的“预备期”,疫情若是进展良好,人们的生活可以在一个月后进入“过渡期”。

在本月6日的记者会上,卫生部长王乙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路线图,要带领国人“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路线图给国人带来兴奋了吗?

从这几天餐饮业的慢热来看,新加坡人还是谨慎的,也许是由于开放堂食的日子恰逢农历七月的到来,不少人对这个月份有点敏感,而减少夜间社交活动。是巧合,也可能是政府“会看日子”。

无论如何,什么时候放松一点,什么时候完全开放,都在考验各国政府的智慧和意志力。东西方国家的表现有所不同,确诊病例的起伏不定,已经不能作为衡量疫情轻重的唯一标准。

保持零病例的完美纪录,几乎是不可能,暂时的零病例并不是永久的保障。中国的严密把关,最近还是出现纰漏,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被更厉害的德尔塔毒株攻破防线,出现新的疫情。

今天摆在世人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与病毒势不两立,或与病毒共存。

如果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在这个命题上公投的话,我相信大多数国家会选择“与病毒共存“。

最近当新加坡提出与冠病共存的策略时,便有不少网民认为新加坡已经放弃抗疫,“躺平”了、听天由命了,接下来会变得很危险。

拖沓近两年的局势发展已经说明,全球抗疫是一条共同战线,各国抗疫手法和效果有异,最终彼此的命运却都捆绑在一起。正如西方人所说“no man is an island”,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地球村”时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跟全球大流行病完全隔离。

边境封得了一时,封不了永久。中国的经济可以靠“内循环”,凭自身功力在一段时间内自我隔绝,但以为封锁边境就可以“独善其身”的想法,则可能是一种谬误,因为这也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走不出“防疫长城”。明年的冬季奥运会,对主办国中国的边境封锁策略,即是一项严厉挑战。

刚结束的日本东京奥运,最大的时代意义在于,日本在疫情恶化中办此世界级活动的经验,可资各国参考。

我国政府最近对疫情进展的论述,似乎少谈“疫后”,而多用“与病毒共存”的表达方式。追求零病例已不实际,零病例也不是外国投资家纷至沓来的原因;整体应对疫情的态度和效率,才是评估抗疫表现的关键因素。

外资不仅是把新加坡当作疫情中的避风港,因此,我们必须拿出一揽子政策,有明确的中短期目标和长期打算。

疫情以来,政府自始至终强调“韧性”(resilience),说的是在困境中迅速恢复,发挥高度弹性的应变能力,犹如橡皮圈一样。

新加坡这样的小国缺乏“内循环”的条件,抗疫之路如何走下去,有选择,也是没有选择。与病毒势不两立,却也必须与它共存。

在达到八成人口完成疫苗接种的目标之后,我们更有信心进一步开放社会和敞开国门,甚至可以鼓励国人出国旅游;不过,可以让我们放心去的地方并不多。

我们的亲密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疫情仍然吃紧,新柔长堤一日还在封锁,就一日提醒新加坡人,我们的生活离正常化还有一大段路。

日前,朋友发来一张图片,显示新山一家商场外挂上大型横布条,上书祝贺新加坡生日快乐,还说“我们想念你们”(We miss you),令人感动。

很多新加坡人也想念彼岸的亲人朋友,以前两岸人民大吐苦水的长堤大塞车,如今却很让人怀念。

少了新加坡人的消费,新山一片萧条,失业严重,一些苦主挂白旗求救。长堤不塞,彼岸人民的生活之路却被严重堵塞。

近日,柔佛苏丹依布拉欣也特别在个人面簿上祝贺新加坡国庆,别有深意,李显龙总理读后留言致谢。疫情让新马两国更加感受到睦邻的可贵,来自马来西亚的货物供应链正常运作,确保了新加坡的物资供应充足,双方互惠互利。

我国走向开放旅游的路线图中,也许应该优先规划一条安全的北上走廊,谨慎地开放长堤,可考验我们与冠病共存策略的可行性。

新加坡的疫情向好发展,却不可掉以轻心。防疫专家不约而同地发出警告,逐步解封之后,每日新增病例可达数百,重症和死亡病例也会增加。如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全球卫生)兼传染病主任许励扬副教授,以其他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开放后病例大力回弹作为例子,吁请新加坡人“得做好心理准备”。

除非暴发大规模感染,我们一般不会去注意每天有多少人得流感,多少人得骨痛热症。视冠病为流行病之后,我们能够如此淡定吗?

与冠病共存,不是选择或不选择的问题,也不是一条容易渡过的河,需要勇气和底气。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赞一下
(5)
41.7%
赞一下
(7)
58.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