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北京对港政策会持续多久?

时间:2021-08-03 07: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港澳突搜

北京当局在前年香港爆发反修例风波后痛定思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调整对港政策,先实施《香港国安法》,后修改香港选举制度,以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一年过去,两大管治举措从表面上看确实有力扭转了局面,令香港社会逐步由乱转稳,但近来也引发是否矫枉过正的争议。

事缘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初提及“爱国者治港”时,强调“不搞清一色”。但早前他出席一个研讨会时,却突然声言日后对选举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要严格把关,绝不容许任何反中乱港分子通过任何途径和方式,混入特区管治架构变成管治者,形容这是铁的底线。

很明显,夏宝龙此话比“不搞清一色”的言论强硬,香港政界不少人都担忧会衍生出矫枉过正的负面作用。毕竟,部分民主派温和人士仍愿意在“一国两制”的大原则下从政议政,继续为市民服务。即使他们会继续批评政府施政及争取民主,但这些反对声音并不等同激进势力。若当局锐意扫除一切反对声音,无疑是“把婴儿与污水一起泼掉”,长远并不利香港的发展。

对于这一点,香港建制派阵营早前已有人提出警告。早在今年2月底,夏宝龙在深圳听取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对修改选举制度的意见时,香港“左王”、港府前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邵善波就当面提醒,《香港国安法》出台后,反对派已经被打残。中央应顾及民主派的生存空间,处理相关问题不应“overkill”(过度杀伤),以免香港由“病人变死人”。

但从目前氛围来看,北京对港的“矫枉过正”政策估计还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日子。亲北京的《大公报》上周四发表署名评论文章,就颇值得研读。

这篇标题为《适可而止,不是香港拨乱反正的方法论》的文章指出,拨乱反正是必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原因是2019年修例风波的教训已足够深刻,香港乱局已经威胁到了“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关系到香港根本。

据悉,文章作者“靖海侯”是一名中央官媒驻港记者。北京近年来鼓励官媒就香港问题主动发声,“靖海侯”也撰写了不少有关香港的评论文章。作者背景加上文章是在《大公报》刊登,或多或少反映出北京某些治港官员的观点。

据了解,北京也明白过去一年推出一系列治港政策是猛药,但前年反修例运动相当于一场“颜色革命”。加上香港反共反中者不少,不时伺机再发动暴乱。就算有关政策有矫枉过正的倾向,也是时势所逼。

事实上,北京以“完善”为名把香港选举制度改革至更受控制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早前透露仍有大量制度有待完善。不难想象,港府未来一段日子还会继续强力整顿公务员、传媒、教育这“三座大山”。

公务员方面,港府早前已落实就任公职须宣誓拥护基本法及效忠特区的规定。当局正在研究公职人员的定义范围,要求非公务员合约的政府雇员也要签字效忠。消息指出,当局甚至有意把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政府资助机构,有关员工都必须表态忠于特区政府。

传媒方面,港府今年6月取缔反共的《苹果日报》。但《苹果日报》被整治恐怕仅是风暴的开端,估计很快也会对几家立场相近的媒体采取行动,包括被官媒定性为“美化黑暴煽动仇警”的网媒“立场新闻”和“众新闻”。

教育方面,大陆官媒新华社及《人民日报》上周末先后以“必须剷除‘教协’这颗毒瘤”为主题发表评论文章,清算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罪状”后,港府也随即以行动回应,宣布全面终止与教协的工作关系。

从2014年开始,香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社会运动,大、中学生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研判,香港民主派一直牢牢掌控着教育界的权力和话语,不少年轻人参与社运,“黄色教育界”要负起最大责任。不难猜测,在教协之后,高教界的民主派很快也会被“连根拔起”。

诚然,经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反修例骚乱后,北京决意要在香港推动“二次回归”,展开一场拨乱反正的政治过程。从管治者角度而言,这些措施恐怕是无可厚非的,但北京当局也有必要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虽说北京手里有一把合法的锤子,但更要考虑如何争取人心,而不是把香港问题通通看上去都像是钉子,以为一切皆可以用锤子轻易解决。

赞一下
(40)
24.5%
赞一下
(123)
75.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