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谢尔曼访华与拜登“新中国主义”的问题

时间:2021-07-28 08: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联合报》

联合报社论

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近日在天津会见中国外长王毅、副外长谢锋。先由战狼谢锋披挂上阵狠批美方,发泄了一顿火气;再由王毅登场言归正传,谈双方“设置护栏”的可能性。这场会晤,主要在为双方三月阿拉斯加会谈的不欢而散圆场;上次美国务卿布林肯让中方吃了一顿排头,这次要由中方讨回一次颜面,才能决定双方下一轮要怎么走。

谢尔曼是拜登上台后访中的最高层官员,她在会中提出美方关切的各项议题,也强调美中维持开放沟通管道的重要性。谢尔曼表示,美方欢迎竞争,但强调“并不寻求与中国冲突”。中方除告诫美方立即停止干涉内政,认为这次会谈增进了对彼此立场的了解,有益下阶段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白宫发言人莎奇则称,这次会议,并未出现美方预期的美中交往机会;显然,双方心结仍未全然消解。

拜登上台后,接续了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虽然不像特朗普那么情绪化与个人化,但有些作法似较特朗普犹有过之。拜登基本上认为,中国的企图是要取代美国的地位,因此必须以中国为假想敌从事战略竞争。比较弹性的是,拜登认为“该合作就合作,该竞争就竞争,该对抗就对抗”,这被《经济学人》称为拜登的“新中国主义”。

这套“新中国主义”的战略观,其实有几个缺点。第一,拜登之所以标举中国为假想敌,主要是美国内部政治严重对立,民主党仅占些微多数优势,难以推动改革法案。拜登唯有以反制中国为名,指控中国以非正当手段窃取胜利,妨碍美国提升竞争力及国际领导地位,才能争取到共和党的支持。问题是,美中经济多年来相互依赖,其实填补了美国制造业不发达的缺口,间接帮助美国人维持了生活水准;要强与中国经济脱钩,对美国民众其实不利。

第二,拜登半年来积极争取盟友,标举自由、民主、人权的西方价值,声称中国正在破坏世界秩序;这套说词,说服力未必足够有力。东西方价值理念固有差异,但许多盟国近年与中国的投资及贸易关系密切,难以割断;反倒是“美国优先”的倡议,未必符合盟国利益。如果拜登逼盟友选边站,只会落得彼此貌合神离。

第三,拜登的“该合作就合作,该竞争就竞争,该对抗就对抗”战略,看似合理,实践上却有困难。在核心价值如台湾、新疆与香港问题上,该对抗就对抗;在暖化减排、伊朗与朝鲜核武问题上,可合作就合作;至于5G、AI、疫苗外交等竞争议题上,就各凭本事竞争。这些,听起来理想。但在中方眼中,这些问题全在一个棋盘上,不可能分开处理,美国的三分法只是针对中国的“障眼法”: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美国以为可以就事论事,但中方却更重视背后的动机与居心。

谢尔曼访中后,双方应会陆续释放出善意,但即使最后开成峰会,也并不保证美中关系平顺。因为中国不是苏联,此刻也不是冷战年代,中国无论是在全球供应链的经贸体系,或在国际政治的联合国体系都已充分融入;美国无法像冷战期间一样,以“坚壁清野”迫使其经济崩溃。何况,美中实力差距越来越接近,中国也会反制,这就会让夹在其间的国家左右为难。

美中关系复杂交错,不是拜登的“新中国主义”能有效对应。就像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同样于事无补。谢尔曼这次访中,或可视为一次“破冰”之旅;四个月才换得这一步,双方都要珍惜。

赞一下
(43)
67.2%
赞一下
(21)
32.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