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在强国的舆论战之间

时间:2021-07-28 07: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吴俊刚专栏

《海峡时报》前总编辑冯元良上周六在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大意说,在美国和中国两强激烈竞争,各种真假信息混淆不清的当下,新加坡人必须有批判性思维,分清真伪,免受误导。他针对的是受英文教育的群体。

他指出,要培养这种独立判断的能力,人们须能获取正确的信息和事实,以及基于此的中肯、客观与平衡的分析与评论。对只懂得英文的人而言,这尤其重要。可惜,在大多数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Anglophone)媒体中,客观平衡的报道和评论并不常见,而亚细安各国主流媒体所依赖的国际新闻,却正是来源于这些信息。这些西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往往与事实不符。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和中国正在开展激烈的舆论战之际,只懂英文及只接收西方(尤其是只有英文)媒体信息的人,如果不加判别,照单全收,就很可能被误导(特别是在有关中国的新闻和评论上),或者说眼睛长了鳞片。比如说,本应直接报道事实的新闻中,总被随意地加上“assertive China”(自恃的中国),“forced labour”(强迫劳动),“genocide”(种族灭绝)等带有立场性的字眼,接收这样的信息尤其要格外小心。

其实,这个说法也适用于其他单语群体。在新加坡,除了只谙英文英语的单语者,也有只谙华文、淡米尔文和马来文的单语者。最大的两个群体无疑是受英文教育者和受华文教育者。如果只懂英文的人和只懂华文的人,都只习惯地接收单一外来源头的信息,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偏见。如果分不清是单纯的信息还是宣传,更容易被误导。这就是老话所说的偏信则暗。

刚巧,西方国家和中国的信息战和舆论战,可以同时牵动我们的英文教育和华文教育(特别是一些老一辈的华校生)两大群体。因此,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注意,而且也显得突出。理由是,按照洪源远教授(她是新加坡人,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的看法,我们已进入一个新冷战时代。

美国已把中国定性为头号对手。洪教授指出,当冷战思维一旦在华盛顿启动,必将触发美中之间的一连串冲突,从贸易与科技开始,然后延申到软实力、不同发展模式的优越性、各种国际组织的主导权等等方面的角力。由于各方面的冲突没用上枪弹,故可称新冷战。

美国确实正倾全力从多方面针对中国,中国虽然很不愿意和美国人对着干,但又不能示弱,因此也只得倾全力反制和反击。两强相争,虽没动刀动枪,但其他的主要手段几乎都已用上,其中就包括非常重要的信息战和舆论战。

我们从日常的手机朋友圈(群组)就能感受到战斗的气息。受英文教育者可以有转发不完的英文短信和视频,受华文教育者也有转发不完的华文信息和视频。这些资讯有大部分其实就是宣传品,它们通过现代电脑的演算技术(algorithm),以及专业假消息传播公司,不断地输送可以满足和加强收受者偏好和偏见的信息和观点,也包括很多阴谋论,转发者往往沉迷其中而不自觉地成了别人的网上传声筒。虽然他们没有影响舆论的本事,也不可能得到什么报酬(像一些被金钱收买的网红),但却可能渐渐失去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信息战和舆论战在美国和苏联冷战时期也有,但没有像今天这么厉害,因为旧冷战时代还没有网络、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等,靠的主要是报章、书籍和电台等传统媒介,并以意识形态为主轴,投射和渗透力度远远比不上今天搭配上网络和电脑技术的宣传。

今天的新冷战,在社交媒体等新信息武器的助力,传播面广,杀伤力也更大,一弹指间即可传遍全世界,不仅能影响舆论,左右思想,甚至也可能分化一个社会,颠覆一场选举。多元种族、语言、宗教的新加坡,确实有必要提高警惕。

冯元良引述洪源远去年9月8日发表在《海峡时报》一篇文章的观点,美中新冷战主要不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一场要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精英和舆论(支持)的战役。换句话说,针对的主要是政治精英和社会上具有舆论影响力的人群。

她的看法是,美中斗争不仅仅是贸易与科技战,也是话语(narratives)之战。如在冠状病毒问题上相互甩锅,指控对方搞宣传战。双方都志在赢得全球舆论。因此,中国人现在有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提法。

洪教授更引人瞩目的看法是,新加坡在这场关乎亚洲的讲故事比赛(即上述的话语之争)中的重要性。任何战略家都清楚知道,如果无法赢得新加坡就无法取胜,因为新加坡体积虽小,却是进入东南亚的一道门户,在这里发表的观点在中国能获得广泛的阅读。随着地缘政治争斗升温,我们因而必须保护好我们思维和表达意见上的独立性,就像保护国宝一样。

洪教授所强调的是新加坡不偏不倚的独立性,而且把它和国宝相提并论,可见这种独立性有多重要。要有这样的独立性,就必须有相应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能盲目接收外来的观点和分析,也必须能够从新加坡的视角和利益看问题,并向新加坡受众解释。这话看来不是对一般人说的,而是针对有舆论影响力的社会群体。

但正如冯元良所指出的,要培养这种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非易事。目前的国际新闻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本地区的大众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很大程度上还是得靠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等英语国家的新闻供应商。像中国的新华社,俄罗斯的俄新社,实力都还难以与之争衡。非英语系国家虽然也设有英语新闻社和电视台,但影响力不及西方媒体。

无论如何,重点是,在信息获取上不要独沽一味,必须多参照不同的来源,要兼听,不要偏信。这样的提醒应该适用于所有新加坡人。网络时代带来信息的泛滥,但也让我们有了新的辨识信息真假的便利工具。即使是通过单一语文,也能通过上网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包括从可信的源头查证各种信息。

比如我国政府的官网就有打假的资讯,随时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获取。若如洪教授所言,新加坡已成美中舆论战的战略目标,那新加坡人就更须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功课,确保头脑时刻清醒,眼睛雪亮,定力充足。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信息战和舆论战在美国和苏联冷战时期也有,但没有像今天这么厉害,因为旧冷战时代还没有网络、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等,靠的主要是报章、书籍和电台等传统媒介,并以意识形态为主轴,投射和渗透力度远远比不上今天搭配上网络和电脑技术的宣传。

赞一下
(36)
94.7%
赞一下
(2)
5.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