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明:谨慎看待网络医疗保健资讯

时间:2021-07-15 07: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医药课题

非常巧,不久前同时间收到两个与冠病和性事有关的信息,两个信息都与意大利有关。第一个信息是一段视频,声称接种某个牌子的疫苗后会令男士性亢奋。

英国《太阳报》报道,有个意大利老翁违反宵禁令,三次外出找流莺解决需要,被巡警逮捕后说是接种疫苗让他按捺不住。有一家网络传媒以此大做文章,言之凿凿,说成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结论”。或许记者有用此来鼓励某些人士去接种疫苗的好意,但以一个案例就得出这样的所谓“医学结论”,只会令人啼笑皆非。

另一个信息是“勃起障碍症与感染冠病”的研究报告,这是一项由意大利教育部赞助的大学研究。参与研究的病人(样本)有约7000人,研究费时将近一年。既然是专业研究,就用了大数据分析,还有各种专业和复杂的统计工具,以确保样本和结果符合医学统计条件,无偏差性以及适用于随意或然率分配,还要通过多重假设检验等的测试,才能得出结论。

姑且不论这研究的用途和实用价值,但可以看出,要从实验和统计里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医学结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经常会收到诸如“根据医学报告,某某东西对身体某某状况有特效”的信息,有些还在结尾加入“为了你家人和朋友的健康,记得要传出去”之类的忠告。

如果花时间细读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它们根本没有基本统计原理的根据,最多也只是通过观察几个个案,更没有清楚交代样本的选择和原先状况等,就套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词和资料下结论。收到信息的人多数没时间看完,就“怕输”地立刻传到群组里。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制造了更多垃圾医疗资讯。

工程和工业流程可以通过样本抽样统计,医学领域要得出一个严谨的结果,须要投入大量时间、人力和研究资源。一般的健保产品商或者美其名为健保专家的人士,是不可能花这么庞大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去做这些研究和统计的。

其实,除了研究某种药物时可以对病人进行有系统的统计和测试,一般保健品的实际长期效用是很难有结论的,因为不容易监控每个参与样本的长期生活习惯和起居饮食,所以样本没有代表性。

在冠病疫情依然肆虐之际,听从没有得到严谨实验考证就发布的医疗信息是非常危险的。把一整年来收到的医疗资讯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大类,即预防性、医疗性和复原后。

预防性资讯看看无妨,毕竟至今还没找到真正预防这病毒的药方。除了劝人接种疫苗、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和安全社交距离的预防性资讯,那些教人做强身活动、喝姜汤之类的,照做也无妨。

不过,教人自己医疗冠病的信息,在新加坡不但根本没有用,而且非常危险,因为如果发病就会立刻被隔离治疗,所以网上那些偏方、土方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有发病迹象而不去求医,反而胡乱在鼻子滴柠檬汁,甚至喝醋喝清洁剂之类的医疗性资讯,延误自己的治疗事小,成为病毒传播者贻害他人就事大了,所以是危险的行为。

至于复原后的保养资讯,大家就要小心分辨真伪。如果不舒服,还是老话一句,去找医生检查确认为上策。

一年多以来,大家都被冠病病毒搞得六神无主。网络里的确有专业人士,极愿意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帮助世人,可惜有更多滥竽充数的“专家”胡乱凑热闹,以博点赞率和眼球。

在这个资讯纷乱的时期,庆幸我们还能够从可信赖的本地媒体和官方机构,得到及时和正确的信息。至于那些从各类社交媒体传来的“忠告”,希望大家能谨慎对待,如果不是已确认过的医疗资讯,还是不要转发为妙。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赞一下
(4)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