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利用中学生犯事可鄙 去极端化各方皆有责

时间:2021-07-07 08: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明报》

明报社评

“七一”刀刺警员案震撼社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香港警方又宣布捣破炸弹袭击阴谋,涉及港独暴力组织,合共9人被捕,最令人震惊是当中有6人为中学生。炸弹袭击随时伤及无辜,可致大量伤亡,企图袭击法院,更是公然挑战法治,中学生尚在成长阶段,心智未成熟,需要循循善诱,任何人协助、教唆甚或利用中学生从事恐怖活动,其心可诛,社会上下必须毫无保留地向恐怖主义说不,不能淡化、合理化,又或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视线。近年港独渗透校园,极端思想悄悄扩散,阻止青少年踏上极端主义暴力歧途,家长、校方、政府以至社会各界皆有责任,停止美化暴力,是去极端化的必要一步。

恐袭阴谋疑团重重

台前幕后必须查明

恐怖主义苗头正在香港滋长,这次警方捣破的炸弹袭击阴谋,一旦成事,后果不堪设想。案情显示,这是一个有组织、规模大的恐袭计划,涉案成员分工部署精密,有人采购材料,有人制作炸弹,有人处理资金。拘捕行动中,警方除了检获实验室工具、制造TATP炸药的仪器、小量炸药外,还有袭击行动指南,当中内容非常具体,袭击目标包括海底隧道、铁路、法庭等公共设施,行动成员已到过两处法院拍摄勘察,至于袭击手法方面,在垃圾桶或汽车放置炸弹,均属考虑之列,事后离开路线等,每一步都有清楚指示。

细察案情,有几点值得思考。首先,根据警方说法,恐袭计划已取得所需资金,行动指南显示疑犯企图在7月上旬行动,意味袭击原本已是迫在眉睫,如果部署执行顺利,警方又未能及时侦破,袭击有可能短期内发生,市民不能再假设,恐怖活动不会在香港发生。其次,策划袭击的人,令人发指。法院是法治象征,海底隧道和铁路更是本港重要运输基建,每天大量市民使用,以它们为袭击对象,反映策划者不仅公然挑战法治,更完全没有考虑会否伤害无辜平民。第三,整个袭击计划由构思、分工到部署执行,都非常精密,无法想像是中学生想出来的,目前被捕的6名学生,不过是被人利用的马前卒。

这次恐袭阴谋与一个名为“光城者”的港独组织有关。《港区国安法》实施,陆续有港独组织解散,“光城者”今年才进入公众视线,先是年初摆街站介绍各地武装革命历史,遭票控违反限聚;及至5月,将军澳一间中学遭人潜入,实验室化学品疑为爆窃目标,保安撞破事件,数人被捕,当中有人自称是“光城者”成员。

这宗校园爆窃案跟恐袭计划是否有关,暂时不得而知,值得留意的是,“光城者”自称由“一班革命残火”组成,今年4月才在社交媒体开设专页,以擦边球方式宣扬所谓“革命理念”,这跟以往本地激进组织极度重视社媒文宣,分别颇大。这个组织半年前仍是寂寂无闻,表面上以学生为主,竟能筹到数十万元资金策划恐袭。这次被捕的成年人,负责处理资金的大学传讯主任,谈不上高薪厚禄,不似是真正“金主”,其余的中学职员及出租车司机,似乎也只是台前人物。“光城者”究竟是什么组织,恐袭阴谋背后是否牵涉其他力量,有必要深入彻查。

年轻人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关键在于是否走对方向。青少年总有反叛倾向,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然而这份赤子之心,有时真的会被人利用。社交媒体围炉取暖,情绪传导与洗脑效应超乎想像,极端主义思想容易发酵。中学生入世经验欠奉,有事情看不过眼,容易义愤填膺,倘若定力不够、守法意识不足,有心人便有机会煽风点火,将他们引向极端主义。这次的串谋恐袭案,6名被捕学生主要在网上及街站认识,警方表示,恐袭策划者刻意物色即将离开香港的中学生犯案,承诺袭击任务完成后,便出钱安排他们尽快离港,说白了这就是诱骗中学生出来做凶手,事败或逃走不成便做“炮灰”,做法可鄙,令人齿冷。涉案学生闯下弥天大祸,人生前途被毁,固然可悲;家长惊闻噩耗,更是情何以堪。

去极端化靠家校政府

社会不应再美化暴力

香港落得如斯田地,各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美化暴力、拒绝切割,无疑是香港堕入深渊的一个原因。12港人案,其中一名17岁学生本周在区域法院承认企图纵火罪,被告表示,因为“好嬲”和“不喜欢政府”,所以向警署投掷汽油弹。他的说法,相信反映了反修例风暴期间不少违法者的心态,可是问题正正在于,不满政府与暴力袭击,两者不存在任何必然因果关系,将两者扣连一起,说“暴力是逼出来的”、“恐怖主义是逼出来的”,其实就是在合理化暴力。

极端主义和暴力,正在蚕害香港下一代,捣破恐怖袭击图谋,要靠情报搜集,然而要釜底抽薪、防止学生踏上暴力歧途,无论家校、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要为“去极端化”出力。校方家长需要多些开导学生子弟,灌输正确观念,社会人士不应再去合理化甚至美化暴力,政府的青少年政策,亦要刚柔并济,尝试化解他们的心结。

赞一下
(34)
81%
赞一下
(8)
1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