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香港出现“独狼”的启示

时间:2021-07-06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港澳突搜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打击下,由恐怖主义组织发动的大规模袭击事件近年在全球各地已经明显减少,反而是“独狼”式的恐怖袭击行为却屡有发生。7月1日晩上,香港一名男子企图谋杀警察及后自残身亡,令港人震惊之余,也忧虑“独狼式恐袭”已经在香港落地生根。

事发后,新任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第一时间见记者,就将事件定性为“孤(独)狼式恐怖袭击”。然而,社会上有部分港人不但没有谴责凶徒,网上甚至有人尊称他为“烈士”,号召网民上街悼念。而泛民阵营对该起独狼案也完全噤声,虽然没有支持凶徒做烈士,但也没有谴责他意图杀警的行为,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香港社会对“七一”袭警案出现不同的看法,其实也不奇怪,反映了当前严重撕裂的香港社会,一名港人眼中的恐怖主义者,竟然可以是另一名港人眼中的自由战士。

无论如何,撇开政治立场不论,该起袭警事件的凶徒肯定是一名“独狼式”施袭者。相比恐怖主义组织的成员,“独狼”由于与其他组织间没有联络,喜欢单独行为,更加难以预防或发现。

以这起事件的凶徒梁健辉为例,据警方公佈的资料显示,他今年50岁,未婚,也无案底和情绪病纪录,与父母同住。不过,其为人内向木讷,与父母少言寡语,两老甚至连他任职什么工作也一无所知。

日常生活中,梁健辉对近年香港的社会运动新闻十分关注,内心也对警方十分不满,但由于他平日里甚少和人谈论政见,外人甚至家人皆很难判断他是否激进化。而他内心极端的情绪被激化后,最终在7月1日选择了通过极端的杀戮表达政治见解。这些行为皆符合“独狼”的特征。

不管如何,梁健辉残害无辜生命的行为,实不应被美化甚至是英雄化,而应受到社会谴责。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该起袭警案或许也应该给特区政府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般来说,政府推动某项政策时,其前提或者基础往往是假设受众都是理性的,进而用理性的思维去研判社会大众的反应,并把目光聚焦到了大部分人的群体。

但是,生物学却告诉我们,每个社会总有一部分“异常人”。而“异常人”的少数人又往往进入了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

比方说,以前有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人会对战争与和平有不同的看法。当中,女性比男性更具和平主义的倾向,在女性掌权的社会,战争爆发的概率更低。因为女性比较不愿意使用武力,对人员伤亡也更加敏感。一旦有人员伤亡,女性对战争的支持会大大降低。

但是也有调查发现,女性决策者的认知并不同于普通女性。一旦女性决策者面临着战争的决策,她选择的可能性与男性决策者并无不同。在男性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崛起的女性领导者,甚至比男性领导人更具进攻性。由于历史上不少重大的变迁常常是由一小撮“异常人”推动。若社会学只研究“平均人”,而不是“异常人”,结果就会惨不忍睹。

香港出现“独狼”,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某程度上而言,该起事件对港府最大的启发,是当局日后关注社会大众的同时,也要格外留意边缘的小众群体,尤其是借助互联网等各种网络途径,寻找潜在的“独狼”的活动轨迹。

当然,如上所说,每个社会总会有少数与众不同或者思想极端的人。一些他们自我感觉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往往会产生激进思想,甚至是针对社会发起恐怖袭击行为。平心而论,“独狼”作为社会的少数人,有如顽固的湿疹很难根治,充其实只能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他们偏激的情绪暂时压抑下去。

可惜环顾当前的香港,自从前年反修例风波以来,不少港人都累积了大量怨气,例如觉得香港自由倒退,再加上老生常谈的土地房屋不足、向上流动机会少等问题依然未解决,整个社会的负面情绪日重。这无疑为“独狼”采取激进行为提供了土壤。

换言之,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深入研究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并建立相应的疏导机制。

只有建立一个让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畅通表达诉求的渠道,才能缓解由社会问题诱发的愤怒情绪,防止极端行为的发生。

赞一下
(47)
81%
赞一下
(11)
1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