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容:被疫情绑架的青春

时间:2021-07-04 07: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编辑室内外

我们现今保持来往的朋友、结交的人脉,很多是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建立的,

如果这样重要的社交圈子因为冠病被压缩了,对学生的将来会造成怎样的缺憾?

刚过去的星期一,中小学大部分的学生和初级学院及高中生,结束了6月假期回校上课。他们之前从5月19日就开始居家学习,继而放了四个星期的学校假期,离开学校有约一个半月的时间。

经历了去年病毒阻断措施期间近一个月的居家学习,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的关闭与重开也更能适应和配合。能够在疫情下,按原定开学日期重返校园上课,看似一种疫情受控、回归“正常”生活的象征。

学生上学读书,不只为了求取知识,和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参与群体活动带来的脑力激荡与情感培养,都不是居家学习上网课所能取代的。但这些校园学习生活所带给学生的意义与体验,在遵守抗疫安全措施的前提下,都得让步。因此,所谓回到正常的校园生活,其实早已不“如常”。

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专学府,我们虽然不愿意将这批学生称为“冠病一代”,但无可否认的,冠病对他们的活动和求学规划都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改变人生目标的发展轨道。

一些本来属于他们与同届学生应该拥有的接触和体验,面对疫情,不得不屈就、简化,再不然就“数码化”。

求学生涯中占重要部分的课程辅助活动,为因应疫情,不时调整活动方式;向学生推介课程和活动的校园开放日变成虚拟之旅;帮助新生融入学校文化与环境的迎新会也转为线上。再者,原有的跨院校跨学系的交流和海外浸濡活动,有的取消,有的上网举行,一切的体验不是打折,就是虚拟化。学生虽然活在现实中,却无法体会实际互动所带来的满足与收获。

不少我们至今拥有的珍贵校园回忆,如群聚投入课外活动的排练、站在有观众的舞台表演、放学后和学习小组成员留下来温书、聊天,对如今学生来说,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刚毕业很幸运地找到工作,投入职场后却只能待在家里,游走于网络搭建的虚拟办公空间,与陌生的同事线上交谈。

他们是善于操作电脑,使用网上社媒沟通的一代,但未必认同长期的网络学习与交流方式。

一个大学三年级生反映,疫情已占据她近两个学年,她感觉整个大学的体验都被“埋没”。少了跨系之间的交流,她在大学结交的朋友不多,原本住宿舍,也因为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受限而认为没有意思,提早结束了寄宿生活。她现在的希望是明年毕业时,能够穿上毕业袍,参加实体毕业礼。

此外,那些初院二年级的学生,高中生活只有短短两年,就几乎被疫情“绑架”了。他们去年入学,还没有太多机会领会学校的文化与活动,如今剩下最后几个月,只能用来应付A水准会考。

回想起来,我们现今保持来往的朋友、结交的人脉,很多是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建立的,如果这样重要的社交圈子因为冠病被压缩了,对学生的将来会造成怎样的缺憾?

政府自去年推出了系列措施,帮助应届高等学府毕业生找工作和取得实习机会,从促进就业、经济的层面上看,这些措施或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政府所说的,能“避免冠病一代出现“。但是,当国家聚焦应对疫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个非常时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长远影响。

很多时候,学生能否走出冠病的阴影,还是要靠自己的适应能力、韧性和周围成人的正向引导。人们还在书写这场大流行病的历史,须意识到现在所做的一切,所制定和遵循的决策,对于塑造年轻人的未来,以及如何定义冠病一代,都起到深刻影响。

下来,我们将迈入与冠病共存,如常生活的阶段,教育部与学校在制定与冠病共处的计划时,不应该止于确保学生完成课业上的目标,也要设法在安全管理和提供完整的校园体验方面求取平衡,帮学生赎回那些被冠病绑架的课外活动、群体学习、海外交流、人脉情谊,以及共同记忆。

(作者是新闻中心采访副主任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2)
66.7%
赞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