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文:“九二共识”是“非政治性共识”

时间:2021-07-02 08: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高建文

据报道,5月8日,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两岸重开机,疫后新契机”研讨会上,提出“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一说,他认定的“九二共识”为:1992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求同存异的“一中各表”,有效处理了两岸之间最棘手的“主权”与“定位”问题。

台湾陆委会随后指出,历史已翻过去的一页,无须再讨论“九二共识”的相关问题。

民进党当局持“僵化、消极”思维,和无能的不负责任心态,令两岸人民失望。但笔者又认为,马英九5月份对“九二共识”性质的认定,值得商榷。必须揭示“九二共识”的性质,让两岸都服从事实和真理,这关乎两岸能否走出僵局,真心致力于适宜交流合作的领域。

马英九对“九二共识”性质的认定前后矛盾,且未与阐述台方政治观点区隔。2008年,马英九率领国民党重返执政,当年8月,在接受墨西哥《太阳报》的采访中,对于“两个中国”的提问,马英九认为,两岸关系应该不是两个中国,而是在海峡两岸的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因为“我们的宪法无法容许在我们的领土上还有另外一个国家”。

对于另一个提问:台湾自认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而大陆方面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省”;马英九认为,这样的争议属于主权层面的争议,目前无法解决,但是我们虽然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却可以做一个暂时的处理,这就是我们在1992年,与中国大陆所达成的一个共识,称为“九二共识”,双方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都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对于主权的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如何解决?何时解决?目前可以说都没有答案。

一、马英九在2008年的观点:“九二共识”没有解决两岸对“主权”的观点的矛盾与对立,这就是他对“九二共识”的性质所做的认定。

二、马英九没有澄清,“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的观点,是否在台湾当局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基础上,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抑或台湾当局“自我否认”,认为中华民国不存在,认同大陆的观点,即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笔者认为,“两岸是否为国与国关系”的命题,是高度政治议题,几乎等同于“台湾与大陆是否以及如何实现政治统一”,这是两岸政治的终局安排,大陆必然要处理“中华民国”地位问题。

在台湾社会内部,是否以及如何保有“主权国家”身份地位,是重大政治议程,首先就须要通过台湾社会内部的民主机制;其次,须要通过与大陆方面,构建正式的政治协商机制。因此,这个重大命题不能只由政治人物个人说了算。

马英九不止一次抛出“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观点,低估了政治话题的高度敏感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从逻辑上说,不在于推导出的结论,而是“在什么前提下”推导出结论,这才是要害与实质。马英九恰恰未做出澄清,当然会被民进党质疑是否维护台湾“主权”。

三、马英九同时论及“九二共识”,那“两岸是否为国与国关系”,即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观点,是否为马英九诠释“九二共识”的内涵?如果纳入“九二共识”的内涵,由于马英九没有提出依据,相关方又各有各的看法,马英九如此对“九二共识”过度诠释,逾越了“九二共识”内涵边界,就遭到民进党的批判。在与大陆的交往中,马英九又弱化台湾方面对“九二共识”的定义权,进退失据。

比如2015年11月的“习马会”,即使马英九说,当时提及“一中各表”,仍遭到民进党的抨击,民进党批判马英九不敢当面驳斥大陆的“两岸是一个国家”的说法。

今年5月8日,马英九对“九二共识”性质的认定急转弯,认为“九二共识”有效处理了两岸之间最棘手的“主权”与“定位”问题,就与他在2008年8月的说法相悖。

笔者认为,马英九对两岸关系论述的漏洞和谬误,在于他混淆了两岸政治议题,与“九二共识”的差别,诠释“九二共识”内涵,与阐述他代表的台湾当局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两者模糊了分际。这应是两个议题,像“楚河汉界”,本应分别防守、捍卫。混淆“差别的命题”,模糊“议题界限”,又对“九二共识”过度解释,导致他的政治论述,逻辑前后不一,就被民进党抓到把柄,遭到抨击。他再怎么规劝、游说民进党,他的“政治遗产”不可能被民进党当局继承。

马英九维护“九二共识”,对台湾、对两岸和平有功。但他的失察与“过”,是在与大陆交往中,把台湾当局的角色自我限缩,等同于放弃对于“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阐述权,没有申明在1992年台湾当局曾经阐述的,“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观点,就铸成他没有护“主权”和“软弱领导人”的印象。

两岸分治且主权冲突

揭示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的本质,必然还原1992年两会商谈的时空背景。大陆海协会表述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就是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旧三句”。

2000年以后,大陆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就是一个中国原则“新三句”。

首先,“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不可纳入“九二共识”,因为大陆在1992年没有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新三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穿越到1992年的时空背景,就违背两会商谈史实,是没有根据的做法。台湾当局不承认,是正当的。

第二,对比1992年两会对“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的具体观点,海基会认为中华民国存在,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海协会却是否认中华民国存在,认为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基会认为海峡两岸分治,海协会否认台湾政权体系的权力合法性来源,反对“一国两府”的主张。海基会谈“统一”,但认为不可忽视“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海协会却是否认“主权分裂”,在“一国两制”方案里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容许别的政治实体存在。

“共识”之所以称为“共识”,必须“大陆和台湾都接受、都承认”,否则不叫“共识”。单方政治观点,如果对方拒绝,就不可纳入“九二共识”的内涵。

第三,要认知对方的“完整观点”,不可割裂对方观点,断章取义,以至于曲解、歪曲对方的观点。

以台湾观点为例,台湾当局的完整观点:“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其中,“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是根本、本质、核心观点,“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是剩余政治观点。大陆方面否定“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观点,且否认“中华民国”政治国家身份和地位,认为“中华民国”不存在,等于取消台湾当局宣布拥有领土主权的资格,那台湾当局的根本、本质、核心观点就遭到否定。这意味着“完整观点”均遭到否定,且不存在“剩余政治观点”。

“剩余政治观点”能否成立,完全依赖根本、本质、核心观点被承认,如果失去依据,剩余政治观点是无法独立成立的。因此,台湾当局的“剩余观点”: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就失去了“政治意义”。

当大陆否定“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观点,台湾方面表述的剩余观点里面,“中国”就不包含“政治主权”涵义,那“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这个“中国”就属于“非政治中国”范畴,即“中国”的涵义,只能采用传统的“区域与文明”的涵义。

1992年的海协会和海基会都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如果今天两岸的当局还愿意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做为两岸共识,那双方观点都必须“去政治主权涵义”,就支持“九二共识”成立。因此,“九二共识”的内涵: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且“中国”属于“非政治中国范畴”。很明显,“九二共识”的成立,依赖“内在条件”——“中国”不包含政治主权涵义,是属于“非政治中国范畴”。

两岸应该打破政治僵局,笔者建议两岸的当局分别发表声明,对“九二共识”,以及相关政治问题予以澄清。

声明内容:由于1992年两岸的当局均坚持自己拥有“主权国家”身份地位,就对“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存在根本、本质、核心的政治冲突与矛盾,对此,当时两岸未处理,也不可能解决。因此,两岸显然对“政治中国”无共识。一方面,两岸均有阐述政治观点的权利,尽管互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内容;另一方面,必须对双方的“中国”观点,去除“政治主权涵义”,两岸才能取得共识。

如果今天两岸均同意使用“九二共识”名词,首先就须要澄清,在“九二共识”语境,“中国”不包含政治主权涵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九二共识”内涵必然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且“中国”属于“非政治中国范畴”。

在本质上,“九二共识”是两岸间的“非政治性共识”。承认“九二共识”,并不意味着两岸的当局不可发表政治观点,因为“九二共识”只约束“事务性、经济性”议题,在事务性、经济性议题商谈过程中,两岸均不发表政治观点。

“九二共识”对于“政治性议题”无约束力,两岸当局均拥有阐述政治观点的权利,这不违背“九二共识”,也凸显“九二共识”的局限性,以及两岸仅“单一共识”,对和平的保护力薄弱。当前,两岸的当局都不要强推“主权”的观点,都克制对立政治言论,对于缓和的契机,应认真对待,努力捕捉。

笔者认为,短期内,两岸关系看似紧绷,但不应悲观,要看到,只有打破政治僵局,才能收获长远的利益。对于“九二共识”的内涵,两岸必须平等诠释,因为现况已经证明,单方定义,高度政治化,把“九二共识”当做“政治围城”的工具,严重地损害了两岸人民的利益。消极的僵局和对立,只会压制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人民不乐见,当然会降低对于两岸一体化的支持。

笔者建议两岸当局各让一步,都不发表对抗性政治言论。大陆要开放胸襟,释放出“诠释”政治名词的权利空间,主动邀请台湾海基会派代表团来大陆,与海协会一起研讨“九二共识”的内涵。“九二共识”的前途,要交给平等的协商的过程。

“九二共识”内在包含互谅的精神,要求两岸交流“去政治”,一起致力于人民真正关切的、具体的议程。当前,就是真心协商急迫的“购买疫苗”的议题,以及其他延宕的民生议题、事务性议题。如此累积两岸互相的善意,两岸关系就会缓和,僵局慢慢自然解开,两岸关系就会朝着和平的方向,踏实迈进。

作者是中国大陆

江苏省无锡市经济学会理事

“九二共识”对于“政治性议题”无约束力,两岸当局均拥有阐述政治观点的权利,这不违背“九二共识”,也凸显“九二共识”的局限性,以及两岸仅“单一共识”,对和平的保护力薄弱。

赞一下
(23)
21.3%
赞一下
(85)
78.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