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莉:疫苗护照的落实考量

时间:2021-06-29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冠病疫苗接种正在各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截至今年6月7日,根据《纽约时报》的全球疫苗接种追踪图表,全球接种剂数已经超过21.5亿剂。

随之,如何为已接种人群提供一个安全、便捷和可辨真伪的接种证明,也被提上日程,因为这与各国试图恢复疫情前正常经济和社会活动,以及国际间商贸文化活动息息相关,各国正在探索以疫苗接种与否作为依据,来允许国民参与线下大型活动,例如体育赛事和演唱会,进入室内场所,比如酒吧和健身房,出境旅行及边境开放。

疫苗接种证明并不是个新鲜事物。在获得多数非洲国家的入境许可时,旅客必须提供自己已注射了黄热病疫苗的证明。在新加坡小一入学时,孩童家长也必须提供孩子已经按照卫生部的疫苗接种计划,完成了所有疫苗接种的相应记录。但是为什么有别以往,各国都在开发数码化的疫苗记录,而非沿用纸质的疫苗接种证明呢?

我的理解是,第一,当下,疫苗是稀缺资源,接种疫苗的速度在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是有天壤之别的,即使是在欧盟各成员国家内,接种的速度都是参差不齐的,预计还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接种。因此,数码化疫苗接种证明可以满足甄别真伪,杜绝篡改伪造等重要安全需求。

第二,以当下科技的发展趋势,数码化革新是势在必行。数码化疫苗接种记录较之纸质版本,其安全性、便捷性和快速普及性更为显著。

第三,数码化疫苗接种证明将和其他现有的数码化防疫措施整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多国都在摸索和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框架的,在手机应用程序里运行的疫苗护照,其中欧盟国家,中国和日本等国在这方面进展迅速,处于领先位置。

疫苗护照诚然有其各种上述的优点,例如安全、便捷、无纸化、免接触、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普及、可辨真伪等,但是疫苗护照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合理性还有待商榷。

其一,疫苗护照的应用场景具有时效性。人口基数少,国土面积小的国家,例如新加坡和以色列,可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大部分国民的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那疫苗护照在国内作为区分已接种和未接种的人群的意义就不大。

其二,疫苗护照变相地加深了国际间和某些国家国内的不平等鸿沟。现时,疫苗接种的覆盖面,在富国和穷国间的差异是惊人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高收入国家中几乎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接种了冠病疫苗,而在低收入国家中,则是超过500人才有一人能接种。

如果说各国出台只有持有疫苗护照的旅客,才能搭乘国际航班和出入境的政策,这将会进一步加剧不平等的问题。另外这对于因健康原因而不适宜接种的人群,更是赤裸裸的歧视。

其三,疫苗护照是在某种意义上剥夺了天赋人权。现在从事某些职业必须接受身体检测,证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才能上岗,例如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餐饮从业人员。这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涉及到公共卫生的风险。达不到健康要求的人不能从事某类工作,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选择。

但是,如果因为疫苗护照,将这个疫苗接种的要求强加到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人的身上,那所谓的自愿接种疫苗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其四,根据现有的真实世界证据,疫苗在减少冠病的发病率和重症率上的确是高度有效的,特别是mRNA疫苗。但是,现有疫苗并不能有效地预防冠病的感染和传播。这就有别于技术成熟的各类疫苗如MMR三合一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乙肝、HPV(人乳头瘤病毒)等疫苗了。所以,疫苗护照不能也不应该是个准许将防疫措施抛诸脑后的免死金牌。

其五,从技术层面来看,现在各国政府和私营企业都在自行研发各自的标准、技术和产品。当涉及到国际旅行和出入国境时,就需要一个疫苗护照的全球化的国际标准。这个框架和标准应该是由权威组织来发布,以保证其公平和公正。

疫苗护照有其优势和应用场景,但是它的广泛、高效和公平使用,还需要国际权威机构牵头,各国政府和私营企业的深入研究考量,以及各国间的通力协作,真正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作者是风险投资人,在政联机构任职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