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防恐老问题新威胁

时间:2021-06-27 09: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漫步

新加坡面对的潜在安全威胁一直没有消弭或淡化,自我激进化的现象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我国内部安全局6月23日发表报告,评估我国最新的安全局势。值得欣慰的是,新加坡眼前没有迫在眉睫的恐怖袭击危险,但从数据来看,自我激进化现象仍是应该高度警惕的威胁。

自2015年以来,接到拘留令或限制令的自我激进化的新加坡人,虽没有显著增加,但却包括一些来自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的工人,这显示本地的客工群体,已成为回教极端主义吸纳的目标。

此外,当局特别提到所谓的“新兴威胁”:极右思想,它的兴起也是自我激进化的产物。

从全球趋势来看,冠病封城期间给极右极端主义的渗透制造了机会,年轻人是最脆弱的一环。这已是欧洲和美国关注的课题。

英国《卫报》四个月前的一篇评论“极右分子如何利用电玩游戏和科技诱导和激进化年轻新手”(How far right uses video games and tech to lure and radicalise teenage recruits),揭露了英国一个惊人现象,十几岁的未成年少年在社交媒体上被极右思想诱惑,满脑子白人至上主义,想要成为白人炸弹自杀手,要带着武器到回教堂大屠杀,幸好警方及早发现他们的企图。

线上充满着极右分子散播的假消息,如把无家可归的白人照片和得到免费住宿的回教徒难民照片摆在一起,制造了一个社会不公的假象,以激起白人原住民的愤怒。

线上游戏业者Roblox的游戏也被极右分子篡改,以发生在其他地方的白人恐怖袭击作为游戏场景,如2019年在新西兰基督城发生的回教堂枪击事件,把玩游戏者带入真实案件的场景,扮演白人枪击者,以潜移默化的手段把玩游戏的少年激进化。

入世未深的少年很容易玩游戏上瘾,分不清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的界限,而把电玩中激起的仇恨带到现实中去。

另一方面,回教极端主义者也通过同样手法,让网民扮演角色,执行斩首行动。

抗疫封城使得少年因隔离产生孤独感,加上居家上课,更多时间消磨在网上游戏和社交媒体。英国警方形容,这为少年的激进化制造了“完美风暴”。

英国有14、15岁的激进化少年被控上法庭,被判以多个月的复原和改造。但是要把那些学校成绩不好,有家庭问题的学生从网上的邪恶世界拉回现实来,并非容易。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9年12月的一篇评论“Telegram终于清除回教恐怖主义,它能同样对付极右派吗?”(Telegram has finally cracked down on Islamist terrorism. Will it do the same for the far-right?),也谈到社交媒体与青年思想激进化的关系。

Telegram这个社交信息应用在2013年创立时标榜信息内容保密,使用者的隐私受到高度保护,没有任何审查制度可以撼动他们,因此迅速在世界各地成为广泛使用的通讯应用。

正因为它的保密功夫到家,吸引各路旁门左道,“伊斯兰国”和卡伊达组织的追随者纷纷在Telegram开设户头,互通声息,在网上暗中行事。

Telegram一直以来都拒绝取缔这些网上恐怖主义分子,但却在前年底采取行动,关掉那些与回教恐怖主义有关的户头和备份资料,粉碎了他们的联系网,对恐怖主义组织是一记重拳打击。

该文作者问:它会以同样的重手法对付存在相同威胁的新纳粹主义者吗?自新西兰2019年3月15日的白人袭击案件之后,新纳粹主义者也同样涌向Telegram,极右的聊天群几个月之间激增,Telegram成了极右的宣传与吸纳新成员的平台,他们取代了回教极端主义,没有受到任何干涉。

另据美国NBC新闻台的报道,Telegram已经封杀了至少15个极右内容的聊天室。

对于极右极端主义的思想,我国内安局的解读是,它可包含宗教元素、种族至上、反移民等观念。

然而,目前新加坡面对更大的威胁仍是网上的仇恨言论。仇恨心理是仇恨行动的种子,当局无法找出每一个激进化的个人,因此强调社区的合作。

今天的父母要严密追踪孩子的网上行为是不可能的,只有当孩子的激进化出现“症状”,才会引起父母的注意,但也未必会跟极端主义画上等号。

内安局自2019年1月发表报告后,接连识破两名新加坡青年企图在本地袭击宗教场所的阴谋。当时事件暴露后,人们普遍觉得不可思议,一来是对内安局维安工作的高度信心,二来,人们以为新加坡社会是那么美好,青少年没有发动恐袭的理由。

事实是,新加坡面对的潜在安全威胁一直没有消弭或淡化,自我激进化的现象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幸好至今为止,内安局能够持续侦破激进化分子的阴谋,及早阻止恐袭行动。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多人在家办公,学生更常在家上网课,人们“活”在网上的时间更多,会不会因此对社会群体逐渐疏离,而产生反社会的心理,让各类极端主义有机可乘?

英国当局所说的“完美风暴”有其形成的更大背景,新纳粹主义在欧洲时隐时现,过去几年,在数码科技和民粹主义盛行之下,它找到了新的火点。

今天发生在外国的任何恐怖袭击,都能触动新加坡的神经线,不只是因为新加坡是个开放社会,更因为网上世界无边界。面对更多的“新兴威胁”,当局的维安工作要做到滴水不漏,就必须把“不可能的任务”当作可能的任务去做。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赞一下
(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