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香港再无《苹果日报》

时间:2021-06-25 07: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北看记

香港最高调的异议媒体《苹果日报》,昨天以加印至100万份的方式,结束了其26年的运营史。该报的电子版和APP也悉数停运,今天凌晨后其官网已不见媒体样貌,只剩订户通知,以及“在此别过,珍重”的道别。

人称《苹果》结业是对中共百年党庆与香港回归纪念的“献礼”。“七一献礼”之说究竟是肯定也还是讽刺,端看听者的价值观与对“一国两制”现状的看法,是将《苹果》视为勾结美国、“反中乱港”的祸害,还是香港新闻自由的标志?现实中,持这两种态度的人皆有,例如有港人在它落幕前到壹传媒大楼外表达谢意,也有人到场拉横幅开香槟称庆,彼此对怼。

周三晚跟几个普通港人朋友说起,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友人们不算《苹果》的一贯支持者,何况这两年香港政界、教育、公务员体系等都一一被有系统地清洗,2019年反修例运动的“残余力量”如多米诺牌般倒下已是常态,早已不只《苹果》一家媒体,该来的迟早要来。只不过,一份畅销报以这个方式溘然落幕,其中所揭示的香港巨变,仍让他们不胜唏嘘,感觉原本多元的香港,又将少一些不同的声音。

其实,今年5月左右,《苹果》“七一大限”之说已从政坛流传出,到上周四,500名港警搜查壹传媒总部,拘捕高层人员,冻结资产,取走一些记者的电脑与硬盘,那就是剧终前的预报了。该集团原本说星期六(26日)结束,23日下午宣布连星期六也不想撑了,翌日就结束。据香港端传媒报道,前天大楼内的气氛并非外界想像般愁云惨雾,偶尔相拥流泪,但大多是笑脸道别,“有种和乐融融的气氛”,在报纸濒临死亡前“感觉很强烈、很矛盾”。

这个对比强烈的画面恰恰很“苹果”,它就是一个充满张力,评价两极化的存在。创刊于1995年时,它是主打羶色腥路线的不入流小报,开创港媒狗仔队文化,以曝光艺人私生活与艳史等吸引读者,爆出过专业操守丑闻,启动削价战间接逼倒其他同业,道德上劣迹斑斑,却大获市场成功。曾经一度,台湾与新加坡媒体人谈《果》色变,深怕“苹果化”歪风外溢到当地媒体界。

不过,《苹果》内容后来也变得多样化,成为既有马经、类“招妓指南”的内容,又含政治议题与名家专栏等精英格调的矛盾混合体。创办人黎智英将反共政治意志与商业天赋高度统一,在庶民支撑的商业成功基础上,将《苹果》打造成舆论阵地,还发挥政治动员作用,在大游行时随报附送反政府标语海报,既卖报又推进政治议程,还获利。

该报毫不掩饰其反共立场,在一些港人与国际媒体的话语体系中,反共与撑民主是同义词。结果,凭低俗内容起家的《苹果》,因政治取态而公信力大涨。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的追踪调查,在1997年至2013年间,《苹果》公信力一直排在所有港媒中的最后三名内。但在2013年之后,港媒公信力齐刷刷下滑,《苹果》的公信力却一枝独秀,攀升至全港第三,在2019年仅次于《南华早报》及《明报》。

过去近10年也是中国因素与中资对香港影响深入,陆港关系紧张加剧的敏感时期,雨伞运动、旺角骚乱、反修例等社会动荡接二连三。政治的极化让大众媒体左支右绌,坚决站在光谱一端的《苹果》反倒收获了坚定支持者。当然,《苹果》投入资源进行调查性报道,维持批评姿态与发挥监督政府作用,也应该肯定;同样的,反修例运动期间,它的部分报道偏离事实,煽动阴谋论,也严重误导社会。

《苹果》是相当不完美的,其实也逾越了媒体的角色,让人很难纯粹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评价它,但它结合了香港特有的杂乱、矛盾,不讲规则、庶民文化与生命力,它的存在说明香港对内在张力的承受能力与消化能力。吊诡的是,在香港社会最紧张、最撕裂的时空中,《苹果》获得信誉提升,又在它助推的政治极化、陆港关系崩解中,走向自身命运的倒计时。异端如《苹果》,也承受不了陆港关系如此剑拔弩张的后果。

香港容不下《苹果》了,反修例运动带来的空前破坏,给了北京铁腕重设与“净化”香港的理由与决心。《苹果》或许是下场最极端的一家媒体,相信不是最后一家被对付的媒体。这股寒蝉效应,将让香港的言论空间进一步收窄。不止媒体,香港的电影业、出版业也将换一番光景。

昨天,香港《苹果日报》走入了历史,我不是它的忠实读者,不能说有多大遗憾,但我会希望它是在同业的专业评价与读者选择下自我修正或改弦易辙,而不是因国安法。当局也应该明白,处理了《苹果》,不等于解决了香港的深层问题,否则就是将病征当病根。七一前的落幕,成全了《苹果》某种“烈士”的形象,也标记了中央治港的强硬态度,它要昭示的结果是:与反对派之间没有妥协空间,抗拒是没用的,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

赞一下
(156)
77.6%
赞一下
(45)
22.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