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走出对老一代美国“中国通”的情结

时间:2021-06-22 07: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审时度势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一代人,即中国人爱说的“70后”和“80后”,现在已经进入拜登对华政策团队,将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乃至主导美国对华政策。

这一部分人也已经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并有相应的详尽分析出炉。观察家注意到,美国新生代对华政策制定者和建言者,普遍对中国持冷静和警觉的态度。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分析以及持续的注意,乃至中国对美国观察的与时俱进是必要的,而且应该继续加强。更进一步说,中国国内的关注点,应该尽快走出对老一代美国汉学家的某种“情结”,直面新的形势。

就笔者的长期观察,如果就文化比较而言,中国人比美国人重感情,更念旧,更爱怀旧。这个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温情面向,有时候也可以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一种特有方式,即不妨“打打感情牌”。

但是,英语文化本质上是更为理性、冷静、精明的商业—法律文化,更着眼于现在的实际和未来的前景,对过去并不特别留恋。在学术研究中也是如此,中国人奉为大师经典的著作及其判断,往往被美国学者看成过时的观点。

表现在中国人对待美国老一代政学两界“中国通”的态度上,也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人非常欣赏和珍惜美国老一代“中国通”个人对中国的善意和情感,甚至在某些时候把维系和改善中美关系,以及促进文化沟通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的逝去,往往在中文世界引起持久的反响和纪念。

老一代“中国通”和美国多数人文社科学者一样,普遍受到20世纪前半叶的左翼思潮影响,对中国这个东方古老文明的革命和现代化充满同情和好感。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的坚持抵抗,与美国的密切合作,也是赢得这些汉学家敬意的因素。

笔者不久前还收到一封电邮,一名美国人出示了自己爷爷当年作为美国空军基地的一员,抗战期间在成都附近的几张留影,希望笔者帮忙辨认其中一名中国军人是不是他所认为的“李宗仁”。通过照片比对,笔者否定了这个猜想;但是笔者告诉他,历史就是这样有趣,本人的外公当年就作为普通四川农民的一员,在成都附近为美军修过机场。

提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中美交集及合作,以及美国学者对中国革命的关注,是老一代汉学家和“中国通”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情感库存,也是一代美国人的珍贵记忆。

在上世纪中国处于长期封闭的情况下,美国的“中国通”一方面坚持认为,在二战后的全球民族解放运动大潮中,中国革命中追求民族独立的动机,胜过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且普遍服膺于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认为中国人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东方文明,不论在何种政治制度下,都比咄咄逼人的苏联更能够让人亲近。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战及由此引发的反战风潮,继续催生出新一代比二战一代自由派“中国通”更加激进的左翼汉学家。在这部分人接受学术训练的年代,出于对美国主流政治及其宣传的逆反、对越南问题的关注,他们更加向往封闭而神秘的红色中国。

体现在著述和观点中,这部分人虽然也以美国利益为终极指向,但的确不乏为中国辩解,有时甚至为中国想办法的言论。另外,在上个世纪的“中国通”中,还存在美国传教士在华生育的子女,这是一个对中国有特殊情感的群体。

但是,这些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思潮和人物,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美国的中国研究者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可以自由进出中国留学、旅行、教学、查阅资料、合作研究,同时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体验了中国现代化为他们提供的便利。但是他们对待中国的态度中,也同时失去了20世纪上半叶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追求独立的正义性,革命天然带有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席卷全球的左翼思潮所引发的巨大的思想和情感动能。

在这个激情能量消失的同时,中国也进入了长期和平稳定治理的“后革命”状态。美国的中国研究者的对华态度必然也趋向更加冷静务实。

在学术生态层面,上世纪80年代以降,强大的后现代思潮,又推动美国社科学界普遍怀疑和试图瓦解“宏大叙事”“民族国家”“统一”等现代性的观念,转向同情边缘群体,维护弱势者权益,反对一切宰制的思维路径。在接受这种学术训练的新一代“中国通”眼里,帝制崩解以后的现代中国所追求的再度强大和统一及其叙事,也已经成为审视和批判,而非同情和支持的对象。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富裕,曾经引起“同情”的因素已几近消失。中国更多地被当成强国和对手,而不再是过去那个多少有点被美化的东方文明和革命中的苦难民族。随着时势转移,今天的美国也越来越处于“以攻为守”和“自卫反击”的态势中,须要防范和遏制中国所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美国文化心理中较强的趋新而不恋旧的倾向,以及世界局势和思潮本身不可逆转的巨变,导致美国的新生代“中国通”难以复制老一辈汉学家对中国的私人的善意或情结。新生代并非不了解中国,也并不缺少在中国生活的经历或足够的中文能力,但的确缺少某种情感和憧憬。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潮和属于它的问题。中国人要看清这一大势变迁,逐渐走出对于已经成为历史人物或正在走入历史的老一辈“中国通”的怀旧情结,直面美国70后和80后新生代主流对华外交家和学者,以及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更多地了解他们,因为他们才代表当下甚至未来。

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赞一下
(27)
87.1%
赞一下
(4)
1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