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绮: 多数族群须检讨无心之过

时间:2021-06-21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观点碰撞

有一次,友人和别人起了小冲突,抱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那位某某种族的人真可恶。”不管各位读者在生活当中有没有很常听到这样的话,相信这类抱怨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也许,很多人会说,抱怨的人确实和某个种族的人起了冲突。这个句子只是在述说一件事,没有恶意抹黑,所以这样的句子并没有问题。偶尔说出这样的话只是为了抱怨,无伤大雅。在这样的事上做文章简直是小题大做。

退一步想,得罪人的地方,应该是某种态度、所说的话或某个举动;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和种族没有关系。但是,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却把个人的缺点归咎于他所属的族群。

说这话的人可能只是心血来潮或下意识说出口。但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很可能再次说出类似的话。这一次次只会慢慢地让人对那个种族的所有人产生反感,甚至强化心理学理论所谓的“隐含的偏见”,把不好的个人特征归类为其所属种族的特征,并成为种族歧视的一种。此外,说话的人也可能因为没有人反驳,而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并更常发表同样的言论,甚至久而久之形成更偏激的看法。

在亚洲新闻台与新加坡政策研究所2016年发表的调查报告里,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所有种族都是平等的,也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但是,也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持有负面的偏见,认为有一些种族比其他的更有暴力倾向、比较不友善或比较会惹麻烦。很显然,有不少新加坡人已经把个人特征和种族特征画上了等号。

在新加坡,我们确实不再看到像上世纪50和60年代所发生的种族暴乱。但是,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已经做到种族和谐了吗?

最近的一些事件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一对跨族情侣在街上被一个陌生人公然辱骂,只因为他们所爱的人和自己属于不同的种族。

为什么在多元种族的新加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如果我们真的是个种族和谐的国家,在生活中不就应该不分种族吗?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笔者一直认为,就算有一些不好的声音,那也是少数的,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可是,种族歧视的事件接踵而来。在跨族情侣被辱骂事件发生后不到几天,网上又有另一个视频显示,一名华族妇女趁她的印度族邻居祷告时,在他背后大力敲锣,试图捣乱整个仪式。

最近所发生的事件是孤立事件吗?

单看少数种族国人在网上所分享的种种经历,似乎类似的大大小小事件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广传。民众之所以知晓最近这些事件,是因为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也许,我们引以为傲的种族和谐,基础并没有牢固。

另一个可能性是如此恶劣的事件并不普遍,所以发生的时候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尽管我们很难统计这些事件的实际数字,但我们应该对大家所知道的事件进行反思,因为它们已经超出可以用“没有恶意”来概括的范围。

在2018年发表的种族、信仰与语言调查中,65.8%的受访者认为,在生活中没有种族间的紧张关系。当我们对比不同种族的受访者时,发现了一些差异。70.9%的华族受访者觉得生活中没有种族间的紧张关系,但是只有63.8%的马来族受访者和66.7%的印度族受访者这么认为。虽然各个族群还是有过半的人数有这样的看法,但是这样的差异是值得关注的。

华族身为多数族群更有义务检讨对各种族态度

我们应该检讨我们对各个种族的态度。特别是身为多数族群的华族,更有义务检讨。就算是极少数的个别事件,我们也可以就这些事件展开讨论,新加坡华人是否真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忽略了少数种族同胞的感受,并探讨新加坡社会有没有任何可以改善的地方。

毕竟,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受自己下意识的偏见所影响而不自知。可是,当这个下意识说出的话或做出的行为伤害到他人的时候,我们还能安然地说自己没有恶意,所以不须要负任何责任吗?

华族在这个国家占最多数,所以很多时候,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定律下,我们都是处在最有利的位置。就像左撇子总是须要适应为右撇子设计的书桌、剪刀、座位,别扭地由左到右等等不是很方便的行为,其他少数种族也是如此地在新加坡生活。华族人士就算对别的种族文化和语言一窍不通,也不会遇到很多不便,所以很多举动让人受伤而不自知。

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维持现状的理由。

一个句子可以很短,一个举动可能只在眨眼间。如果慢慢累积,很多华族人士觉得不经意或没有恶意的话或行为,可能成为杀伤力很大的武器,让其他种族同胞觉得不被自己的国家善待。况且,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让对方感到不安或被排斥。

我们都是新加坡人,大家有同样的权利在这里生活、做自己;不该因为某种分类方式被归类为多数族群,就觉得自己更有权力主导社会,也不该让少数族群因为他们人数较少,就必须活得小心翼翼。最重要的,我们的理念不就是打造一个不论言语、种族或宗教,都让国人有归属感的家吗?

从某种角度来看,最近这些事件为很多人知晓是件幸事,因为这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个社会的风气,也给我们机会对症下药,做出改善。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赞一下
(3)
42.9%
赞一下
(4)
57.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