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姚俊威事件”的间谍疑云

时间:2021-06-20 1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漫步

占士邦电影中的谍战,以娱乐为出发点,很不真实,却很现实,离我们很远,也可能就近在眼前的书桌上。

老牌007辛康纳利主演的早期占士邦电影系列风靡一个时代,我也曾是个铁粉,没有错过任何一部。电影中,007身上和公事包里总有一些间谍专用的独门配备和防身武器,其中一个常在电影中出现的袖珍相机,叫人惊叹。

以现代眼光来看,老牌007的身上配备已经严重过时。今天的数码时代,几乎人人都拥有多功能智能手机,比007的袖珍相机厉害得多。

间谍和情报人员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行当,国与国的博弈,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少不了。

新加坡内部安全局6月15日发文告公布,早前因从事间谍活动被美国遣返我国的新加坡籍男子姚俊威,已在我国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留。拘留令从今年1月29日生效。

姚俊威被指充当外国情报机关代理人,收集有关新加坡的情报,成立幌子公司,同时为外国政府招募人手。他本人也曾申请新加坡政府机构的职位,但不成功。

姚俊威在接受内安局的调查时承认,他对于“接头人”任职于特定海外国家的情报机关一事完全知情。

尽管姚去年在美国出事已经曝光一年多,他回国后被捕的消息还是令人震惊。

今年40岁的姚俊威出事之前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生,前程似锦。

他之前的导师黄靖原是该学院的特聘讲座教授兼国大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2017年,黄靖也由于被指是试图影响新加坡舆论界的“外国代理人”,而被驱逐出境。

姚俊威事件是否为黄靖事件的余波,姚事件之后又是否另有余波?从他去年12月被拘留至今,已达半年之久,似乎让我们嗅到案情之复杂,我国大专学府是否已被外国势力锁定为渗透的目标?

内安局没有透露这个“海外国家”是哪个国家,就像黄靖事件也没有明言他是为哪一个国家服务。这显然是我国政府处理间谍事件兼顾国与国之间双边关系的一贯立场,但姚俊威事件的“海外国家”呼之欲出。

间谍事件冲击国与国之间关系,在国际上时有所闻,如澳大利亚与中国过去几年的交恶,一个关键因素便是澳洲指控中国影响力渗透澳洲政治,一位工党议员还因此毁了政治前程。

间谍案在我国建国前后也曾经发生过,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向新加坡一位情报员收买情报,事机败露后,美国又试图以330万美元贿赂李光耀总理,以掩盖这件丑闻。

1980年,新加坡驻莫斯科使馆一位年仅30岁从事破解密码的官员中了“红燕子美人计”,为苏联提供情报,最后被我国判处10年监禁。

姚在美国被控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为中国情报部门招募掌握非公开信息的美国军人和官员,雇用他们写报告,转交给中国。

2019年11月,他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被美国当局拘留,并于去年7月在美国法院承认一项非法当“外国代理人“的罪行,被判监14个月,去年12月被遣返我国。

当姚在美国法院认罪时,我国内政部说,调查显示他在美国从事的“外国代理人”活动,“并未对我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事件发展至今,新加坡显然已作出不同评估。

姚俊威又是如何被某外国情报机关看上,是事件中的重要情节。这事件引起不少国际媒体的关注,根据英国广播公司去年7月间的报道,姚是在北京的一个论坛发表专题演讲,被冒充智库研究人员的北京情报人员相中,而与他建立联系,之后姚利用LinkedIn(领英)的专业网络,以虚假公司作为掩护,招揽他瞄准的美国目标。我国外交部前高级官员,国大中东研究所主席比拉哈里也在他的个人面簿网页上做了类似描述。

在姚事件中,“领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焦点。2003年面世的LinkedIn专业网络服务,至今已有7亿5600万注册会员,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专业人士的求职平台,也是一个“猎人头”的网络。这意味着,专业人士或学术人员上了这个平台,也可能成为任何外国政府和机构眼中的猎物。

占士邦电影中的谍战以娱乐为出发点,很不真实却很现实,离我们很远,也可能就近在眼前的书桌上。当一个人一打开电脑进入数码世界,各类社交媒体、网上论坛、招聘网络,随时可能有看不见的手在向你招呼,请君入瓮。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暗流汹涌,也充满诱惑。意气风发,雄心万丈,但风险意识不足的年轻人,面对金钱利益容易把持不住,他们在心理防卫上是脆弱的一群。

经历了黄靖事件和姚俊威事件之后,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表示要加强教学和研究相关的监管与风险意识程序,这个风险管理程序中必须有一些明确的指导原则,让属下教职员清楚知道“红线”在哪里。

姚俊威并非身居任何学术机构或是政府机构的敏感要职,不掌握官方机密,可能因此而被忽视。黄与姚事件性质上有所不同,可以作为个别学习案例,提高学术人员的警觉心。

数码科技,予人很大的生活便利,但它也给现代人布下了天罗地网,让沉迷其中的现代人暴露了自己,也可能迷失了方向。

姚俊威事件对在数码时代里长大的一代是个鲜活教训,他当初走出错误的第一步时,也许并不知道他会在曲折蜿蜒的山路越走越深,在“山中”转来转去,看不清真相。

还是宋朝文豪苏轼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赞一下
(3)
60%
赞一下
(2)
4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