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端:上学这件事

时间:2021-06-20 07: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众声道

写稿之际,看到了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财政部长黄循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视频的即时新闻。他在视频中表示,红山相信出现“非常大的感染群”,原拟下周进一步松绑的防疫措施得重新评估。

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教育部几天前宣布第三学段,中小学和初院生将分批回校,小一至小三生开学第一周继续居家学习,第二周才返校。学生回校上课的安排会不会因为反复的疫情,又再次拖延?

作为一个育有学龄孩子的母亲而言,本地近日因变种病毒而出现的新一波疫情不仅令人担忧,也让我对孩子未来的校园体验产生了疑惑和不安。

截至上周末,已有34万5000名符合资格的教育部学生受邀接种疫苗,其中30万人已预约。预约者当中的10万1000人接种第一剂疫苗,占受邀人数近三成,这明显是良好的事态。12岁以上的大哥哥、大姐姐若都接种了疫苗,肯定有助降低学生群体染病的风险。

不过,绝大部分的小学生和学前幼童目前尚无法这么做。接下来,如果各校继续出现师生染病的情况,居家学习是不是会一再发生?有关当局又会以什么考量标准作为落实居家学习的前提?

当局为保障师生安全而暂时关闭学校的初衷无可厚非,但这个做法是否可持续、学生得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思考。

一方面,居家学习虽然不无好处,但成效远不及老师面对面授课。学习以外,上学更大的意义是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和建立良好的社交观念,而这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更为关键。错失了这段打好基础的时光,不仅可惜,也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在这一波疫情发生之前,校园生活已经大不如前。

和上小一的大儿子聊天时发现,为了保持安全距离,同学之间尽量避免肢体接触,课室里的桌椅就好似考场一样,大家独个儿坐,小组讨论的机会也不多。此外,原本每个班级隔周能在休息时间,于指定的校园一角一同用餐和玩耍,这个安排后来也取消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实行居家学习之前,本来轮到他们的班到学校图书馆去,孩子特别期待。但后来老师基于安全考量,没有带他们去,让孩子好失望。

当孩子们再次返回学校时,安全距离措施会不会进一步收紧?校园生活可以怎么灵活调度,才能尽量避免影响孩子建立友谊和实践新体验的机会?

在充满童真的小学环境里,最忌讳和可悲的,莫过于产生偏见。这波疫情,有几例学生病患是因为和必要服务员工同住而染病。未来,同窗之间会不会因为个别同学的直系亲属从事高风险工作,而给他人贴上“更容易染病”的标签?

若出现这类排挤和歧视,校方会如何处理?作为一个护子心切的家长,我能够保持道德高度,教孩子不要理会这样的标签吗?

李显龙总理上月底发表全国讲话时,阐述了冠病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新常态,但何时能够抵达这个阶段,似乎还需一段时日。在过渡期间,上学这件事还会有哪些变化,只能静观其变。

我还是先想想,要怎么让在悠长假期中天天赖床的大儿子,重新习惯摸黑上学的日子吧。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受众拓展主任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