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杰:中国国民党还有未来吗

时间:2021-06-18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李林杰

两次大选失利,蓝绿版图互换,党内内斗不止,中国国民党还有未来吗?这是近年来在台湾热议的话题。

自千禧年第一次政党轮替至今,蓝绿版图已完成一次互换。国民党人左支右绌,又是拿香跟拜,又是路线调整,忙得不亦乐乎。奈何,每每荒腔走板。国民党是不是还有未来,如果有未来,又在哪里?

从短期看,一个身处选举政治生态的政党,能否执政取决于民意的走向,政策趋中以适应民意为其所需;从长期看,一个历时百年的老党,它的未来也须要在当下选票与历史理念之间达成平衡,保持区隔而引领民意亦非践不行:前者关系该党在开放性的未来中如何维持自身;后者牵涉该党基于连续性的过去如何定义自身。只有适应民意,才能维持自身;只有定义自我,才能引领民意。

就维持自身而言,在选举社会中,赢得政权的方式只有一个:适应民意。体现于选举政治,是“巩固基本盘,争取中间选民,分化对方选票”,契合民意之走向。就定义自身而言,获得长远发展的方式也只有一个:塑造民意。体现于政党战略,则在于从“理念”“党的自身治理能力”与“党的社会治理绩效”三个要素上,凸显出与对手比较而言,自身所具有的竞争性。

两者亦是相互关联。树立理念的竞争性,是巩固基本盘之必须;而体现在党自身治理能力与社会治理绩效上的竞争性,关乎党自身的形象与执政能力,也是争取中间选票并分化对方选票之必要。

蓝绿版图互换,某种程度在于民进党基于这三个要素上的成功,成功适应乃至塑造了民意。

一来,在民进党建构的“台湾主体性的话语叙事”中,台湾主体性获得了超越凡俗价值的宗教色彩。民进党得以将自身理念等同于“爱台”,从而获得“理念”层面对于理念动摇、路线不清的国民党之优势;

二来,在推动“台独”的前提下,没有人敢分裂,也没有本钱分裂,加之如党内“新潮流系”等各派参与塑造的党内博弈规则之理性化过程,造就的团结形象,获得在“党的自身治理能力”层面对于投机盛行、私心作祟的国民党之优势;

三,通过成功的议题操弄,民进党实现了在“党的社会治理绩效”的遮蔽化:主权安全胜过经济红利,社会公正高于增长无感,消解了国民党在“党的社会治理绩效”层面本身所具有之优势。

以上是蓝绿政治版图发生颠覆性转换的原因所在。

国民党的未来从长期看,则在于确立起“理念”“党的自身治理能力”与“党的社会治理绩效”的竞争性,在适应民意与塑造民意两手发力。在理念层面,发起“爱台湾”话语论述的大辩论;在党的自身治理能力层面,发起党务的大检讨、大改革;在党的社会治理绩效层面,发起岛内舆情焦点的大转换。这是国民党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出路所在。

第一,在理念层面,国民党须确立自身在理念层面的竞争性。国民党的“中华民国话语叙述”,在过去深陷“讲不出”“讲了就错”“讲了就急”之泥潭:一来,李登辉以来国民党自身的理念动摇、路线不清造就的理念之模糊性,国民党人“讲不出”;二来,在民进党以“台湾主体性”诠释的“爱台湾”的话语叙事包围下,国民党人“讲了就错”;三来,因部分深蓝的裹挟与影响,忽视了台湾政治生态中选票与理念应有的平衡,国民党人“讲了就急”。

因此,国民党应树立起“讲得出”“讲得对”,而且“讲得不急”的“中华民国话语叙述”:一来,国民党必须敢讲,并且讲得出“中华民国话语叙述”,切不可理念模糊、可有可无。

二来,国民党要把“中华民国话语叙述”讲得对。这须要发起与民进党关于“爱台湾”话语论述的大辩论。国民党不能在“台湾主体性”的诠释注解下,与民进党就“爱台湾”打话语仗,这是民进党天然之所长,只能以“永续和平”的诠释注解,以“战争与和平”“民粹与理性”的二分法,与民进党进行“爱台湾”的话语叙事辩论。

三来,国民党的“中华民国话语叙述”要“讲得不急”。

核心理念与现实操作的区隔为民进党所长,见之于其台独党纲与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分立并存,这对国民党在核心理念与现实操作的关系之把握中可资为用,“小绿”与“深蓝”在当下均不可见之主流。

第二,在党的自身治理能力层面,国民党须确立本党形象的竞争性,摆脱“老、大、难”的刻板印象,因而须发起党务问题的大检讨、大改革。一个党的自身治理能力,很大系于党自身的制度化水平,见之于四大要素:自主性、复杂性、内聚性、适应性。国民党自身党内问题的检讨与改革,亦须着力于此四大要素。

一、平衡接班世代与地方派系的关系与权重,达成党中央对于各派系的自主;二、开拓更复杂更具包容性的党员结构,保证本党利益代表的广泛性与资源支持的多元化;三、克服自身的整合性问题,尽可能将党内现存的天王之争、路线之争降格为政策之争;四、国民党不光要契合与靠拢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亦要善于引导与操作台湾社会的主流诉求,这是“择民进党之擅长而取之”。被动性跟进必失之于长久,主动性引导方为得之于远虑。

最后,在党的社会治理绩效层面,国民党须重现自身社会治理层面的优势。一来,须发起台湾舆情焦点的大转换,对于民进党的议题操作与话题遮蔽进行“怯魅化”,凸显治理问题的根本性与现实性,还原国民党在社会治理层面应有的关注重心与经验优势。

二来,深耕本党县市长的地方治理,一定程度的“视角之治理转向”与“关注之基层转向”,从而在执政县市的地方治理绩效上,积累自身治理的经验与话语优势。

三来,在“拼经济”“拼和平”与“拼外交”三个议题,国民党须善于把握,经济红利、和平稳定与外交空间,这才是台湾最大的民意。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中国国民党,路亦在自身之脚下。

作者是四川大学政治系硕士研究生

赞一下
(15)
62.5%
赞一下
(9)
3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