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语涛:当中国大V要为被日本“收买”而道歉

时间:2021-06-16 09: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作者:杨语涛

日本外务省近日在网站上公布了其下属独立行政法人“国际交流基金会”的业务实际评估报告,显示2008至2016年间,该基金会邀请了一百多位“在社会舆论及媒体界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国人参加赴日参观考察专案,并在行程结束后撰写与日本有关的文章、出版与日本有关的书籍,学者何兵、作家熊培云和蒋方舟,记者段宏庆、马国川等都列于其中。

事件曝光后引起部份内地网民的不满,认为这些“公知”(公共知识份子)被日本“收买”了,专门干“拿人钱财,说人好话”的事情。

实际宣传效果一般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典型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邀请人选向来都十分讲究,日本方面当然会选择“资助”那些愿意称赞自己国家的中国“大V”,否则花这些钱干嘛?

实际一点看,这些“大V”再有威望,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靠几篇文章、几本书影响粉丝对于日本的看法?毕竟决定国家形象的首先是硬实力,而在软实力方面,更能发挥作用的是《海贼王》、《火影忍者》、《男儿当入樽》、《名侦探柯南》等日本动漫,是在世界流行音乐中能独树一帜的日式摇滚(J-Rock),是从黑泽明一直到是枝裕和所构建的独特电影美学集群,是亲自看到日本街道乾净整洁的直观旅行体验。

全球多国都有在做

当然,没有决定性影响,并不代表公共外交的努力可以不做。通过中国“大V”对日本的描写,至少可以让一部份内地民众对日本的观感保持与既有印象一致。事实上,有评论表示,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在公共外交上投入真金白银、尝试树立更好的国家形象。

上周三(6月9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受邀的中国人是不是在为日本做宣传”,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注意到有关报道,称国与国之间以各种形式开展人员互访交流的做法,在国际关系实践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近半个世纪,“双方由政府支持推动的人员交流不胜枚举,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失批评与讨论空间

即便是这样,大概是出于舆论压力的考虑,蒋方舟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在日期间除了生活和研究费用外,“没有收取任何额外费用”,“日本至今没有为二战道歉不可原谅”,在日本期间也看到了日本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最后表态“我尊重为国家发声的网友,相信误解总会过去,我也衷心祝福祖国,希望国家愈来愈好”。

这就是网络的现状:稍有关注度的机构或个人,做出任何一个动作、说出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让某个群体感到“被冒犯”。当这种氛围变得“极化”,所有正常的批评与探讨都可能被看作是“背叛国家利益”。

多元社会自然比单一价值观的社会更为进步,但前提是精神上的宽容。人们当然可以公开表达自己受到冒犯的感受,但可否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更不是动辄使用“举报”、“投诉”这些过于激烈的表达方式?

赞一下
(16)
29.6%
赞一下
(38)
70.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