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苏东:缺少“科技”元素的中国人口政策

时间:2021-06-16 09: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自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60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亿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

随后,鼓励生三孩的舆论铺天盖地,似乎不如此,就没有“人口红利”,还有灭种亡国的危险。

目前的中国是否应该鼓励生三孩?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的人口政策,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约在1958年至1960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跃进时期,毛泽东主张人多好办事,鼓励生育。这一主张(相当于中国的人口政策)源于中国的传统认知——“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然而,传统认知产生于农耕社会,缺少科技元素。以后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不重视科技,大搞人海战术,以致养活不了7亿中国人。

面临生存的压力,1982年9月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在城镇推行“一胎”政策,在农村推行“二胎”政策。当时全国人口约8亿,粮食不能自给,如果不进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这一人口政策也缺乏科技元素,看不到技术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没有必要实行如此严苛的人口政策。

现在鼓励生三孩,以此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继续吃“人口红利”,但这一政策还是缺乏科技元素。一方面,科技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再需要那么多人,靠“人口红利”富民强国的想法已落伍;提供服务的机器人不是神话,“养儿防老”的思想已过时。

另一方面,中国国土承载能力有限,难以养活14亿人,须进口大量的粮食,例如,每年进口大豆1亿吨左右,占中国大豆消耗的80%以上。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本人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让城镇与农村享受一样的政策,既体现了公平,又纠正了以前的伪“优生优育”的做法。该政策应该再持续一段时间,不应矫枉过正,急于推出鼓励三孩的政策。

此外,鼓励生三孩的政策并没有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城市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现在是50岁至60岁,等到现在出生的第三胎20岁时,他们是70岁至80岁,别人的第三孩不可能给他们养老,国家的资源还要用在第三胎的培养教育上。第三胎政策不但没有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而且还与他们竞争资源。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强大不是人口多少的问题,科技才是关键。中国的人口政策应多考虑科技元素。

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赞一下
(43)
95.6%
赞一下
(2)
4.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