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韩用晶片换疫苗 台湾格局何在?

时间:2021-06-08 08: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从去年到现在,由于全球疫情严峻,高科技产业缺货持续,尤其是晶片,甚至惊动各国政要致函台湾政府希望能优先争取到产能。另一方面,由于台湾疫情在近期爆发,疫苗缺乏的问题立即浮上台面,不仅各方希望尽速跟国际疫苗大厂争取货源,更引发许多对台湾自产疫苗产业政策的激烈讨论。

基本上,半导体产业在台湾已成为护国神山,支撑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半边天。这要从1970年代说起,政府开始从工研院启动一系列的技术引进计划,配合科学园区成立,逐步将这些成果和人才推动成立公司,加上各项财政、创投优惠措施,形成产业聚落,而后有完整的产业链,这个过程将近半个世纪,今天看到全世界追着台湾要晶片,回想这段产业史,过程筚路蓝缕,终究开花结果。

另一个案例是,1984年科学园区成立初期,政府也扶植了一家疫苗生产公司:保生制药。保生主要由开发基金、交通银行、中央投资公司及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所投资。保生的董事长是由当时生技中心董事长汪彞定兼任,这样的投资阵容一看就知道是政府策略性推动的关键领域。

保生当时成立也如同积体电路一样,先从海外引进成熟技术,所以从法国巴斯德药厂引进肝炎疫苗技术。但发展疫苗产业和电子产业不同,需要以台湾内部市场先练兵,有了实绩通过检验,才可能出口。刚好政府自1986年开始针对新生婴儿施打肝炎疫苗,如果卫生署愿意购买台湾自产疫苗,那么这项产业政策或许就有实验场域可以练兵。

导致这个过程破局的原因,一是第二代疫苗技术刚好出来,新的技术更为安全;另一是有利益团体介入,卫生署最终没有采购台湾自产疫苗。保生公司于1996年宣告解散,台湾继半导体和资讯产业之后,计划推动生技产业的理想也告中挫,殊为可惜。

不过,台湾生技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保生的结束而中断。1997年行政院启动第一届生物技术产业策略(SRB)会议,引发新一波民间投资热潮。2001年,陈水扁总统执政加上各界的建言,政府投入生技产业的经费成几何级数成长,成就了近20年生技界的荣景。从那时开始政府除了大幅增加科技预算外,竹北生医园区的构想,卫生署有关药证审查的组织和法规的修正,2007年,更通过了“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都说明了政府的积极投入。

如果根据张忠谋先生对护国神山的定义,也即对全世界重要且有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其次是要有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生技产业未来有没有机会成为台湾的护国神山,还有待观察。不过这个护国神山的定义相对于半导体以外的产业来说有点高,如何培植更多隐形冠军或护国群山涉及我们的条件和发展策略,不论如何,生技产业应该继续努力。

前些日子韩国文在寅总统访美,提出晶片换疫苗,结果韩国承诺到美国投资半导体厂生产晶片,换取美国授权疫苗可在韩国制造;同时在其国内也公布半导体策略,拟在未来10年投入4500亿美元(5950亿新元)打造韩国成为全球最大晶圆制造基地,三星电子也宣布在2030年前在非记忆体晶片投资1511亿美元。而根据国际媒体报道,韩国三星生技代工生产莫德纳疫苗,SK生技也与Novavax签署疫苗研制生产备忘录。韩国抓住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加上新冠疫情的绝佳契机,创造出未来10年的产业发展机会。

平实而论,同样是晶片与疫苗,我们谈的是如何度过眼前,韩国一样受疫情所困,但他们谈的是如何布局未来,且双方已有领袖级的共同声明。格局视野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台湾真的应该好好加油。

赞一下
(4)
36.4%
赞一下
(7)
63.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