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珊:巨头相见的“重启”契机

时间:2021-06-06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珊风点火

一个不懂俄语的美国官员的无心之失,

却真实反映两国关系“超重负荷”的实质。

美俄两大国领导人在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准备在6月16日首度会面之前,一则看似不相干的“毛发”小新闻令我玩味,牵动千头万绪。两国将会越走越远越冷,还是越走越近越热?

今年4月中旬,从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共和国之一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父亲高寿病逝。政府命令各部门高级男性官员和大型私营公司主管必须剃掉头发,并戴上传统无沿便帽,严守40天的官方哀悼期。

去年2月,该国的“头发政策”严禁40岁以上的男性政府官员染黑发,黑发的官员还得染上灰发。据说这是配合忽然决定保留天然灰发,不再像过去勤染黑发的62岁总统大人。

从1991年解体至今快满30年,15个共和国各分东西,一些与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撕破脸皮,另一些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

向来独来独往的土库曼斯坦早退出独联体,经常成为西方媒体揶揄的对象。近日丧葬削发的行径,连邻近的俄罗斯网民也大为惊叹,认为他们“无异回归到中世纪”。

生活在俄罗斯境内欧洲区域多年的我对此也感到诧异,这样被媒体影响的认知虽然片面,却也造成负面印象和伤害。

但我很快就从俄罗斯媒体得知另一方“灭火”的报道,表示葬礼“剃头令”完全是捏造。真相孰真孰假?看来这又是一场西方国家和前苏联区域的信息大战,凸显彼此间在认知上的鸿沟和不愿理解。这也是美俄关系艰难的大背景。

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俄罗斯和美国及欧盟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近乎新冷战。拜登上任后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瓦的首次会面,着实令人期待。

拜登其实在2009年和2012年间担任奥巴马的副总统时,就和普京交过手。当年一个是副总统,一个“屈身”当总理。如今,两个巨头在疫情下的世界舞台上再度聚首,在原有未解的问题上又添挑战。

2008年,担任了两届八年的普京总统遵循宪法卸任,看似一切正常,没想到他推荐梅德韦杰夫竞选总统(当然高票当选),自己转任总理,实际上实权在握。

接下来四年“无京无险”的岁月进入尾声,在美国人与相对年轻和看似民主的梅德韦杰夫貌似相知相惜,准备共创美好未来之际,俄罗斯复传惊人之举——普京竞选第三任总统。

就算有了之前的经验,依然满怀民主理想的美国人对普京的连任感到惊奇和不知所措,才令人感到惊奇。

对于再次竞选的决定,普京当年直言不讳:“关于应该做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很早以前就达成了协议,好几年前。”

有意思的是,拜登2011年的第一个反应,是劝阻普京以及公开反对他出来竞选,实则美国人老早就可以预料到必须长期周旋的是何人。

纵观普京在位这些年,最标志性的事件是2007年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以及2014年不惜与欧美决裂,退出“八大工业国组织”以及面对一连串经济制裁,突然占据克里米亚。

国际观察家将2007年演讲视为历史性演讲,普京严厉批评单边世界秩序、对他国无正当理由动用武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进和美国的对外政策。西方国家将其视为普京外交政策出现转折性变化的一年。北约东进和单边主义至今依然存在。对于普京而言,北约永远是一根刺。

美国学者斯丹特(Stent)指出,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曾有过至少四次的“重启”(reset)机会,但都以失败收场。

第一次是老布什总统时代促成乌克兰解除核武。

第二次是克林顿协助关系友好的耶尔辛经济重建和民主改革,也成功令俄罗斯支持北约在科索沃和波斯尼亚的军事行动。

第三次是普京试图与美国在对付阿富汗恐怖主义的问题上达致共识,也期盼美国认可俄罗斯在前苏联共和国区域拥有更大的影响力,然而两国对此的认知始终存在巨大差异。俄罗斯后来在格鲁吉亚发动军事行动,让两国的第三度“重启”失败。

最后一次的“重启”出现在奥巴马任内,担任副总统的拜登也以“重启”定义未来的方向,但是最后也因美国人斯诺登事件而告吹。

特朗普任内与普京因“助选”疑云,关系更显扑朔迷离。

所谓的“重启”说法,源自2009年奥巴马任内的国务卿希拉莉送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个按钮装置,两人一起按下象征两国重启关系。拉夫罗夫笑称装置上的俄语翻译Peregruzka并非“重启”的意思,而是“超重负荷”,正确的翻译得多加两个字母Perezagruzka。

一个不懂俄语的美国官员的无心之失,却真实反映两国关系“超重负荷”的实质。俄罗斯一天对于(克里米亚)领土和“近海外”势力范围寸步不让,东乌克兰问题悬而未决,西方社会一天也难以让步。

拜登上任后在美国广播公司播出的节目中表示,普京“干预2020年美国大选”“将付出代价”,还形容普京是“杀手”的说法,普京仅以“我祝他身体健康”回应。

两人未见面已言辞交锋。我们无须对日内瓦峰会抱太高期望,但用对话来遏制关系恶化,逐渐拆卸“超重的负荷”,仍然是正道。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商人)

赞一下
(3)
60%
赞一下
(2)
4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