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安:火箭“去华人化”就有胜算吗?

时间:2021-05-12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区域焦点

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内的“去华人化”争议,看来还没平息的迹象。

被标签为“华沙派”(华人沙文主义)的民行党双溪比力州议员刘天球提出:“民行党是多元种族政党,但要吸引其他种族不意味着要减少我们的华人色彩,而是要增加马来人、印度人、伊班人与卡达山人的色彩。我们要增加马来人、印度人、伊班人与卡达山人的元素,但不能以牺牲华人元素为代价。”

随即被视为“英沙派”的民行党白沙罗国会议员潘俭伟,攻击刘天球为“华人沙文主义者”;另一英沙派的民行党泗岩沫区国会议员杨巧双,更指责刘天球的言论会“祸害民行党”。

网络上已经壁垒分明,各有支持者,展开骂战。

先厘清一个问题,民行党为何要宣扬“去华人化”,当然是为了紧逼而至的第15届全国大选。眼看火箭已经被一些政客恶意抹黑,被标签为“极端种族主义”政党,在“每票必争”的选战中,岂不是陷入不利的境地?

怎么“去华人化”呢?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党秘书长林冠英当选希盟政府的财政部长时,强调“我不是华人财长,我是马来西亚人的财长”。再来就是爪夷文事件,多位火箭领袖强调“学习爪夷文不会使华人伊斯兰化”,似乎与华社不同调;其他诸如独中统考文凭课题、拉曼大学拨款风波等,火箭似乎与华社的“慷慨激昂”声浪切割。

然而,火箭的软弱、去华人化,有没有得到友族的认同呢?答案从五场补选中,马来人选票的狠狠“教训”可看出端倪。

支持“去华人化”的一派可能过于自信、一厢情愿,甚至是错估对手。火箭是“极端华人沙文主义政党”的形象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尽管火箭尝试推出马来候选人,增加党内的马来领袖,但屈指一数,如今只有寥寥几位中央领袖是马来人,包括副主席阿里芬、东姑祖布里。

让人诟病和须提防的,还是民行党的创党意识形态,包括了社会民主主义、世俗主义、左翼民族主义、进步主义、多元种族主义。若意识形态不改,再怎么嚷“去华人化”,也难以让马来人放心把票投给火箭。

有个笑话说,2016年民行党大会特邀马哈迪致辞,他说:“民主行动党的党歌是马来语,反观马华公会的党歌是中文。因此我认为,民主行动党比马华更有马来西亚精神。”

可惜马哈迪一转身,就抨击民行党是极端种族主义政党。

民行党一向受到世俗派及宗教自由派选民的支持,铁杆的选民主要是华裔,来自城市、沿海地区的专业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他们的强区在槟城、怡保、雪兰莪、吉隆坡、芙蓉等。在2018年大选,几乎95%华人投票给希盟的民行党,战绩辉煌,42席中选,还被前首相纳吉形容为“华人海啸”。

然而,希盟执政后期,几场补选,因为在华人课题诸如独中统考、爪夷文、拉曼大学、过年红灯笼、大学预科班固打、莱纳斯公害等方面噤声,导致华人票大量流失,让民行党领袖真正感到危机感。问题是,去华人化,真的是出路吗?能提高选票率与胜算吗?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马来票若增加10%,而华人票却丢失了30%,此消彼长,还不是得不偿失?

作者是本地写作人

赞一下
(8)
72.7%
赞一下
(3)
27.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