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明:基辛格的警告在说什么?

时间:2021-05-12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高龄97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前在一个论坛上说,美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是美国的最大问题,也是世界的最大难题”。

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全世界范围内可能会形成一场中美之间的冷战。”这两个超级强国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结合所带来的“新冷战”风险,要大于当年美国与前苏联的冷战,可能导致“世界末日”般的大决战。

他还指出,虽然核武器的规模在冷战期间已经大到足以毁灭世界,但核武器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已使得世界末日的威胁成倍增加,而中国和美国都是核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第一次有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自我毁灭……其破坏力在70年前是没有人能想象的。”

作为全球最顶尖的战略思想家,基辛格所指出的是一个恐怖的后果。关于核战加人工智能的场景,在一部俄罗斯科幻短片中有过描绘。短片讲述了人类灭亡10年后,一架大型轰炸机,它的驾驶员早已化为白骨,却仍然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控制下执行任务,在击落两架同样是驾驶员已成为白骨的战斗机后,它在敌人的废墟上再次投下恐怖炸弹……

又过了10年,早已空无一人的基地由于年久失修,核反应堆发生故障。那架仅剩的轰炸机已自动完成弹药装填。基地的人工智能系统紧急关闭所有功能,调集全部能量打开机库门,让轰炸机得以起飞去执行最后的轰炸任务。这是人类灭亡后的第20年。战争终于结束。

这部短片的名字是《战争的最后一天》。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就如基辛格所要传达的意思一样,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战争可能会在人类灭亡后很多年才结束。核武加人工智能,与美苏冷战比较,毁灭世界的能力确实成倍增加了。可是这一点真有那么可怕吗?人类只要毁灭一次就够了。战争的最后一天,究竟是在人类毁灭后的10年,还是20年,又有什么意义呢?

美苏当年的冷战已经告诉人类一个事实:核大战只有毁灭,没有赢家。加上人工智能后,它所能保证的只是毁灭的次数,依然没有赢家,所以人类应该避免自我毁灭的核战争,无论未来核战争还会增加什么。如果冷战是通往核战的前奏,那无论是美苏冷战,还是美中冷战,都应该避免。即便是美国对俄罗斯,即便俄罗斯没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美国可以比俄罗斯多毁灭对方几千次,那又如何呢?

如果基辛格的警告能够让人们意识到,美国应该避免“新冷战”,美国的治国精英应该改弦更张,这将是对全人类最重大的贡献、最大的福音。

基辛格在论坛上还指出:“苏联没有经济实力,他们有的是军事技术能力……中国不仅是一个军事大国,还是一个经济强国。”笔者以为,这是美中不应该进入新冷战的另一个重要理由。与苏联不同,中国不仅拥有堪比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而且它早已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并不像苏联那样自成一体。

这意味着,美中之间在经贸上的冲突,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对于现有国际体系、世界各国,都足以造成“世界末日”的效应。这是美中两国所拥有的经济体量,以及两国几乎势均力敌的现状所决定的。

基辛格建议,美国的对华政策必须采取双管齐下的方针,一方面坚持美国的原则,要求中国予以尊重,另一方面则通过持续对话,寻求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他说:“我并不是说外交一定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我们面临的复杂任务……没有人能完全成功地完成任务。”

基辛格的最后这句话令人沮丧。为什么美中之间寻求合作会这么难?如果真的想合作,会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吗?就如冷战期间,时任总统尼逊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关系“破冰”铺路一样,今天的美中关系总不会比1971年还糟糕吧?

其实,真正关键的是美国统治精英的态度,他们在“坚持美国的原则,要求中国予以尊重”的同时,有同样尊重中国吗?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两年前就说过:“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必须容纳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也必须接受,阻挡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美国必须与中国寻求建设性的关系,以及在经济上互相依存的关系。”只要有这样的态度,我想美中之间寻求合作,并不会像基辛格所说的那么困难。

作者是专栏作家,网站主编

赞一下
(75)
91.5%
赞一下
(7)
8.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