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展:大撒钱真可刺激旅游业?

时间:2021-04-19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不太好过,特别是仰赖人流与快速现金流的场域,例如观光、餐饮、旅馆等,营收锐减,业主苦不堪言,员工也多半受到减薪、无薪假,甚至是失去工作的困扰。

当然,受疫情冲击的绝对不止观光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因为防疫管制,需求减缓而受到冲击。这从去年至今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可看出端倪,进一步导致金融市场也大幅震荡。

反观就业数据方面,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全球失业率屡创新高,经济增长的预测也一再下修。在如此严峻的挑战下,各国政府纷纷祭出货币与财政策略,希望能够由政府带头,带领大家共体时艰,并渡过难关。

货币政策不外乎降息(但目前全球利息已是低点,故成效有限)、实施量化宽松(大印钞票)、挹注市场流动性等。在财政政策方面,则是可以透过扩大政府支出,提供受冲击企业优惠贷款方案、增发失业补助、减税、发放现金券或消费券等方式,看看能否重振经济,至少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最受影响的观光产业,因为限制飞航而少了国际观光客,本地民众又消费信心不足,只好靠政府大撒钱,不过多半是针对整体的补助方案,例如美国的《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及《关怀法》,斥资数千亿美元直接用于补贴中小企业雇员薪资、对弱势团体发放食物券等;又或像欧盟宣布拨出5000亿欧元,提供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优先用于帮助企业营运以及稳定就业市场等。

单独针对观光相关产业进行纾困的,倒是不多。除了英国财政部在2020年8月有短暂端出“五折优惠餐饮券计划”,鼓励民众多去餐厅用餐,一半费用由政府支出;另外日本也提出旅游支援项目“Go To Travel”(去旅游)计划,让民众可透过特定旅行社订购旅游行程,最高可由政府补贴一半。此外,就是台湾也推出相关的旅游振兴方案,希望引导民众,增加国内旅游的意愿。

以成果来看,无论是英国、日本还是台湾,国内观光的消费数字的确有拉抬起来,也看似稍稍缓解业者的燃眉之急,但后续所可能引发的问题与连锁效应,值得思考一下。

举例来说,在众多的选择之中,观光客多半会选择没去过的地方,而造访同一景点的“回头客”,在比率上仍是比较少的。因此当疫情过去,能出国的都往外跑,而没预算出国的,又因为已经玩过那些在地景点,而失去新鲜感的时候,诸多靠补贴硬撑的国内景点,是否还能恢复过往的人潮水平,就很值得观察。

再说,政府撒钱政策会造成所谓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由于可以请领补助,在台湾,原本3000元新台币(约141新元)的房价,变成剩下1500元新台币(假设政府补贴一半)。

对民众来说,并不会认真知晓房价仍是3000元新台币,而只会记得自己“只付了”1500元新台币,便认定房价就该是这个价格,毕竟台湾民众早被“降价了”的思维给惯坏了。要么政府有本事有预算一直补助下去(这当然不可能),否则事过境迁之后,价格恢复到原来水平,消费者恐怕就不见得乐意了。

旅游补助与量化宽松相同

这还只是消费端的问题;反观业者端,也不乏因撒钱而产生的问题。如同健保诈领一样,某些不肖的旅行社和饭店业者,取得民众身份证资料后,便可造册请领补助,这是比较恶劣的做法。

更多的是搭配降价促销,直接把饭店的售价降到与补助款同额度,让民众可以“零元”住宿。如此招揽人气,短期内是可以引起一些效果,但不难发现,会被这种方案吸引的,多半不会是什么优质的旅客,更多的是社区原本的居民,抱着“反正不用钱”,又“在自家附近”,不住白不住的心态。长远来看,并不会真正对提升观光有所助益。

旅游补助就跟量化宽松一样,不见得撒钱就能刺激经济,更值得顾虑的是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台湾的境内旅游,即便在没有疫情的时候,也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无论是过去高度仰赖陆客的做法,还是长久以来“卖房间”的思维为核心,并未做到“卖文化”与“卖在地连结”,或提供能创造回头客的深度旅游行程,白白浪费了许多的资源。

这次因为台湾政府撒钱而勉强生存下来的业者,若不能真正提升品质与竞争力,只是想如何节省成本、降低售价,恐怕很快会再度面临流失旅客,经营日益困难的问题。“卖房间”的思维有多可怕?一名资深的饭店经理私下透露,在台湾,很多饭店业主只想看到住房率很高,把每个月卖了多少房间,直接定为关键绩效指标(KPI)。这让不少经理人干脆与旅行社、订房平台合作,给出很低的折扣价,住房率当然很好。

第一年如此操作下来,眼看住房率能到七八成以上,第二年开始,饭店业主很可能就会要求营收也要跟着提高。特别价格没有了,住房率便跟着下降,绩效不好,经理人便再转往下一家饭店,故技重施。

再说,有了第一家饭店的资历,以及第一年高住房率的绩效,通常也能谈到不错的待遇,如此反覆跳巢,薪资水涨船高。然而,“草包终究还是草包”,无法跳脱“卖房间”的思维,观光旅游始终是在比成本降低和成本效益比值,难怪越来越多(也越精明)的民众,宁可选择出国也不想在本地旅游。

撒钱就像重症下猛药,短期内或许可续命,但要治疗痼疾,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能振兴旅游业,进行结构性的改良,与整体素质和品质的提升,才是观光产业永续经营的最好办法。

作者现任职于联合国资讯与通讯科技办公室(OICT),派驻过曼谷,目前暂居台北

赞一下
(4)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