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谁支持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

时间:2021-04-16 07: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向大海排放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不断增加的核污水。

尽管向大海排放核污水还要两年时间才会实施,但这无疑是在全人类头上又高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核污染的第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核废料与核场地的处置,直到今天和未来,都不能说这把剑已经摘下;如今,人们又要面临第二把达摩克利斯剑。

第二把达摩克利斯剑比第一把更锋利,因为人类对于前者所知甚少,而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也充满各种利益的博弈。日本显然得到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否则不会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样的决定。

就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决定后,美国国务院在官网发布声明称:“美国意识到,日本政府研究了与福岛第一核电站现场储存的处理水管理相关的几种方案。面对这一独特和具有挑战性的局势,日本权衡了各种选择和影响,对其决定保持透明,似乎采取了一种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的办法。”

表面上看,美国政府支持日本的这一排污方案,但是也透露了不确定性,采用的是“似乎”的表述,并且希望日本政府继续协调和沟通,监测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这意味着,美国对于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并非完全肯定,而是有所保留,原因在于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没有先例,目前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一方案可靠。

此外,日本向大海排污的决定,似乎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背书。2020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派专家组赴福岛,日本政府提出核污水的两种处理方法——蒸汽释放和排向大海。同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在官网发布声明称,两种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在安全性和环保监管下,世界各地核电站通常也采取以上方式。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仍然建议日本政府继续对这一做法进行全面的技术和安全分析。可见国际原子能机构留了一条尾巴。

IAEA和美国有保留支持

国际原子能机构现任总干事是阿根廷外交官格罗西(Rafael Mariano Grossi,2019年12月3日起任期四年)。此前的总干事是日本的天野之弥,于2009年12月首次获得任命,并于2013年和2017年连任,2019年7月18日去世。考虑到日本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影响力,该机构支持日本的方案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有保留地支持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这只是日本所公布的证据。东京电力公司称,他们设置了事故放射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中包括锶和铯吸附装置、反渗透膜除盐装置、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

由日本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组成的关于多核素去除装置处理水对策小委员会(ALPS小委员会)称,含有62种放射性物质的ALPS处理水,在排放前将再次进行ALPS处理,处理前约72%超标的核污水经过二次ALPS处理后,除氚以外,其他各类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总和,将低于法定的排放限制值。至于目前暂无有效方法清除的氚,将把浓度稀释到每公升1500贝克勒尔(即Bq/L,日本法定排放浓度为每公升6万贝克勒尔)后再排放入海,因此对环境和人是安全的。

但是,以这些技术去除核素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所有利益相关方(即太平洋沿海各国)的共同监控,也没有确定符合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认可的检验程序和标准,只能说是日本自说自话。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去年4月2日发布的报告,认可ALPS能去除一部分或大部分核污水中的多种核素,但仍要求日本在排放前须跟所有利益相关方沟通,并建立多方监督机制。

也有人以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中点出的,福岛核污水的氚浓度为860太贝克勒尔(TBq,为10的12次方贝克勒尔),并分30年排放,来说明氚的排放量较小。世界核协会(WNA)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日,全球有32个国家在使用核能发电,共有441台核电机组在运行,全球核电站年排放量1万4000太贝克勒尔,中国所有核电机组年排放总量为877太贝克勒尔。

不过,这只是氚一种核素的情况。事实上,即便日本的技术可以去除核污水中的一些核素,而且氚的含量可能与现有核电站排放的氚含量一样,但是其他核素不可能完全去除,经处理后的废水依然含有锶、铯、碘、氚等放射性核素。此外,福岛核电站放射性废水还有多种来源:一是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二是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新注入的水,三是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

尽管氚的毒性低,只有大量吸入才会对人体有害,但由于其存在生物学活性,会被人体细胞用于代谢,造成直接的内辐射,严重危害摄入者的健康。目前,世界还没有一项技术可以把核污水中的氚完全处理干净。

借鉴“新安全围堵体”

对此,国际社会须要组成第三方科学考察和审核组,尤其是利益相关方须派出专家,从科学上把关,检查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总量,以及审查特定放射性核素与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海洋环境关键要素相互作用的情况,评估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短、中、长期结果和后果,并向国际社会作出解释。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并去除这把高悬于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为了防止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后的四号反应堆,以及掩盖其核扩散的“石棺”继续危害当地和欧洲,欧盟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启动了“新安全围堵体”的拱顶形建筑计划。这项计划主要由欧洲国家捐赠17亿欧元,经过多次追加经费后,于2019年7月10日完工,并将“新安全围堵体”移交乌克兰政府。联合国认为,“新安全围堵体”对于核污染事故善后而言,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核安全项目之一。

这个“新安全围堵体”是否能撤除高悬于全人类头上的第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仍有待观察。不过,“新安全围堵体”还是可以为福岛核污染处理和善后提供借鉴。日本之前也评估过五种排污方式,包括蒸发释放、电解排放、地下掩埋、注入地层、稀释入海等五种方案,但主要因为经费问题,现在选择了简单省事但对未来难以保障安全的做法——向大海排放。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应当借鉴“新安全围堵体”项目,选用地下掩埋、注入地层的方式;对于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做法,应再进行科学论证。

作者是中国北京学者,专栏作者

赞一下
(12)
80%
赞一下
(3)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