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哀悼遇难者 两岸有望“解冻”吗?

时间:2021-04-07 09: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4月2日,台铁太鲁阁号火车在花莲一带发生严重事故,迄今造成50人罹难与逾百人轻重伤。对此,各国政要、团体与组织陆续向台湾表达慰问之意,大陆国台办、海协会也纷表哀悼与慰问;4月3日,习近平更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名义哀悼遇难者,并向遇难者家属及受伤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

当然,面对来自国台办与海协会的慰问,台湾陆委会很快回应称,“对于中国大陆各界人士对今日台铁北迴线重大意外事故的慰问与关怀,陆委会表达感谢之意”;而当习近平发出慰问后,台湾府发言人张惇涵亦表示,“有注意到对岸领导人对此事故的关注”,并说蔡英文感谢来自台湾内外及对岸各界的关心。

事实上,这样一种善意的释放,在近期以来似有增多的趋势。不论两岸彼此间都仍有着“例行性”或“制式化”批判式的言论与回应,借此“安抚”内部社会的情绪,但从邱太三接任陆委会主委后提出的“春暖花开”、开放大陆商务人士赴台履约、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与防疫指挥官陈时中陆续表态对“大陆疫苗”不会因政治有所排斥,似乎蔡英文政府正缓步希望两岸“重回正轨”。

不过,这种种的政策与言论转向,仍难确保两岸关係就能好转。毕竟,民进党与共产党之间从来没有过好关系,更遑论以几句话、几个政策就能增强互信。

就像习近平一样,蔡英文同样身兼台湾执政党民进党的主席,若可通过民进党亲自表态,给予中共更多善意回应,或许不啻为另一种促进两岸改善冰封状态的方式。

一直以来,许多两岸学者专家就疾呼民进党与中共最好能建立“互信机制”,毕竟,过去马英九政府时期两岸之所以往来密切、关系融洽,就是奠基于2005年后国共关系的重塑与巩固,由“国共关系”衍生出“两岸关系”,成为马时期两岸稳定发展的钥匙。

或许民进党内有些人与社会部分声音会质疑,当初该党就是强烈批判国共间的“私相授受”,因此民进党不能再“重蹈覆辙”,以免“落人口实”。但要注意的是,套句民进党官员最爱説的“时空环境不同”,若两岸的执政党能够建立并奠定好彼此的关係、还因此擘划出对两岸人民都好的未来发展方向,此举又未尝不可?然而,重点仍在于双方都能够看到关系建立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机会都是稍纵即逝,若无法把握,一切也都只是枉然。

赞一下
(3)
21.4%
赞一下
(11)
78.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