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奇:缅甸动荡考验中国企业公共外交

时间:2021-04-05 07: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自2月1日缅甸军方扣押国务资政翁山淑枝等政府领导人,接管该国政权以来,缅甸政局持续动荡。抗议活动在缅甸多地接连爆发,引致多起暴力冲突。受政局动荡影响,在缅外资承压,中国在缅投资项目及中资企业遭受重大冲击,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在外交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布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最初,中国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心,放在了以中美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大国关系之上。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战逐步演化为中美战略竞争,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短期前景不容乐观,中国逐步将新型周边关系的构建置于优先地位。

鉴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内外部环境,在中俄关系不断巩固、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将新型周边关系的重点突破方向选在了东南亚,尤其是湄公河流域。缅甸因其重要地缘区位,成为中国重点的外交对象。

缅甸位于东南亚和南亚交汇处,与中印两大国接壤,扼守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陆路通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六大经济走廊,有两条直接指向或穿过东南亚地区,即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缅甸是这两大经济走廊的节点国家。同时,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缅甸之于中国地缘利益重大,中国始终重视推进中缅关系的发展。习近平2020年的首次出访选在了缅甸;今年1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本次政变前到访了缅甸。中国对缅甸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建设“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设施、贸易、资金三方面的“通”直接涉及经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经济外交是中国推动与缅甸关系发展的重要外交内容,产能合作是中国对缅经济外交的重要方式,中缅产能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澜湄合作框架下不断推进。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翁山淑枝率缅甸代表团出席。中缅直接签署的协议多达九项,涉及中缅经济走廊、中缅经贸合作、中缅铁路、缅甸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方面内容。

伴随着各项产能合作协议的是大量中资企业与中国人进入缅甸,这些中资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与缅甸当地社会产生交集,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第一线的“公共外交官”。然而,这些中资企业及相关人员普遍缺乏“公共外交官”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周边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湄公河流域国家尤其为美国所重视。中国在湄公河国家的投资项目,成为美国及其盟友的重点关注对象。美国经常借助环保、人权、劳工等问题对中国项目发难,被叫停的缅甸密松水电站即是典型一例,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外交文件证实,美驻缅大使馆资助了部分反密松水电站的社会团体。

缅甸国内政治的动荡,外部势力的干扰,是中国投资单方面所无法克服的大环境。努力营造好投资所在地的小环境,是中国投资应对不利的大环境的重要对冲选择。而营造小环境,则离不开跨国中资企业对当地的公共外交,在这方面中资企业存在较大的短板,须要改进。

一是总体规划欠缺,多数中企并无有规划、有章法的公共外交设想,甚至没有这一概念。二是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未做好尽职调研,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三是不重视多手段、多形式的企业形象宣介,或是形象宣介对牛弹琴,无法真正走入当地民心。

当然,单纯依靠中资企业的个体力量是不够的,中国政府也宜加大对中资企业的辅导,提供智力支持辅助其做好顶层设计;依托本国高校等机构,加强对中资企业员工的涉外培训;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在投资所在国为中企发声,构建中资话语权等等。

缅甸的动荡既是对中资企业的考验,也是又一次的提醒。中国宜将强化企业公共外交,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提上日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企业公共外交有望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新亮点。

作者是中国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

赞一下
(5)
50%
赞一下
(5)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