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芬:非死不可的觉醒

时间:2021-04-02 07: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当今天下,除了碎首糜躯的恐怖分子,敢和政府叫板的恐怕就是科技巨头了。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屡屡在社交媒体上被贴上“不实信息”“操纵性言论”“煽动暴力”等标签,因此被冻结、删除,逐步到永久封号,不经司法审判的裁决总是不妙,而那时候特朗普还是美国总统呢。

谁操纵了媒体,谁就操纵了言论;一入互联深似海,因为媒体言论似真亦似假,数据调查结果有理由让人相信,这或许是操纵舆论的一种手段。难怪以色列学者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预言,人类将产生一个新宗教,叫“数据教”或者也称“数据主义”,只会让人“站队”而不是“站对”。

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皆具破坏性,它们以有害的方式行使权力,以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准则、独断独行的作风,让人难以捉摸其真面目;最可怕的是,它们都拥有无可匹敌的庞大经济实力。据计算,美国四大科技巨头的市值总和已经超过日本的GDP,如果它们合并,足以创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疫情期间,科技公司股票市值不断被放大或扭曲,财富掌握在科技大亨手中,社会分化前所未有。

美国政府于2019年6月发起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2020年10月报告出炉。长达近16月的调查,449页的12项指控,美国众议院正式认定这四大科技公司存在垄断行为;建议采取拆分、限制并购、禁止妨碍竞争的交易行为等措施。

作为科技巨头中的巨鳄,面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曾就垄断指控辩称:面对各种竞争,我只是众多出色的平台之一(我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而已),在全球范围内也有许多的竞争对手,比如视频做得最好的YouTube,最具威胁的TikTok……(竞争对手太多,他们使我更强大)。

他承认复制了对手的应用和功能,声称这是改进尔后引进(即使你说我抄袭吧,这么做又怎样?否则我死路一条)。至于收购是一种竞争威胁,这种公平竞争在美国随处随时都可发生,这才是属于美国的成功故事呀(我收购一家公司前可不是未卜先知,当时Instagram也存在众多的买家,比如现在倒闭的Path,搞活它,是我始料未及的成功呀)。

科技巨头恶名昭彰,报告认为面簿采取战略收购和抄袭产品的方式扼杀了竞争对手。除了Instagram,面簿还曾抄袭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推出Poke、Slingshot、Bolt;抄袭地理位置服务应用Foursquare,推出Facebook Place;抄袭Twitter标签符号和信息流布局;抄袭视频应用Vine等等。

面簿的口号如今沦落为“别因为自己的骄傲而不屑于去抄袭(Don’t be too proud to copy)”。

自从2004年成立以来,面簿至少收购了63家公司,包括软件公司Instagram、WhatsApp、Face.com、Atlas、LiveWire,虚拟现实和硬件公司Oculus和Onavo(原先为数据分析公司,帮助面簿发现“捷足先登”预警信号,掌握对手在应用商店的迅速崛起);面簿还利用Early Bird监控Houseparty等初创公司的一举一动。

报告特别点名了面簿与Instagram的交易,认为为了消灭来自Instagram的竞争,扎克伯格联合创始人希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瞒着董事和早期投资者,以10亿美元卖给面簿。

有人调侃面簿(Facebook)应译为“非死不可”。

弱化对手、追逐超常利润、剽窃他人产品以更低价出售、植入广告、误导消费者、免费享用他人成果、侵蚀用户隐私权等等,似乎成了科技巨头运营的常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成了他们一贯使用的手段。

科技公司本来售卖的就不是商品,而是联系方式;让数据集结数据,再生成更多数据,而数据的边际开发成本几乎为零,这是科技公司壮大和强化自身优势的做法。问题是,数据的所有权到底该属于谁?

美国反垄断委员会斥责道:是谁养肥了这些科技巨兽,致使经济、民主处于危险之中?

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谷歌、苹果、亚马逊和面簿的首席执行官皮采、库克、贝佐斯、扎克伯格行径是否违反现有法律?如若面薄违法,其他三家科技巨头的违规违法情况如出一辙,不再罗列赘述。试问他们将引导这个世代的人类走向何方?

反垄断调查报告去年出炉,美国众议院认定四家科技巨头存在垄断行为。反垄断行动终于尘埃落定,但垄断的日常已成形,积习难改,离开互联网等于痴人说梦话。

身为一位大学老师,我根本离不开科技公司所搭建的生态系统;从日历、课表、讲稿、邮箱,到云端操作作业、使用工具协作、视频会议等公事,乃至私事如网购,用什么App,用什么支付系统,用什么搜索信息等;我的每一个字都被关键词检测、记录、跟踪、审查,就算关闭了位置信息,我的地点仍然被定位程序准确曝光。

我终将知道,我不过是庞大的客户群之一,牢牢粘住二选一,或四选一的科技巨头公司中徘徊;由此,在芸芸众生里我们都成了数据。从数学的角度,人是数据处理器推演和分析出来的“物”。

赫拉利在他的《未来简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中直白地说:计算机算法(数据)比你更了解自己,计算机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人们慢慢地放弃决策权,将来大数据和算法成为我们的王,我们的主宰,我们的神,索性什么都听它的。

以后,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系统处理,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

是不是很恐怖?

重新审视那一句经典的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如今我们更像是“人类赖科技而活”。除非我们有非死不可的觉醒,否则我们只是一串串的数据而已。

作者是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弱化对手、追逐超常利润、剽窃他人产品以更低价出售、植入广告、误导消费者、免费享用他人成果、侵蚀用户隐私权等等,似乎成了科技巨头运营的常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成了他们一贯使用的手段。

赞一下
(16)
88.9%
赞一下
(2)
11.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