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罗奇:待解的对华政策

时间:2021-03-27 07: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当中美两国高级官员前几天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召开会议,试图在经历四年紧张局势后重设双边关系时,让人感到寒意的却不仅仅是天气。可悲的是,与其说此次会议是一个新开端,不如说是冷战时代的回光返照。各方必须在一切变得无法挽回之前,迅速改变这种情况。

在美国两党不断高涨的反华情绪的政治裹挟下,拜登团队似乎仍在坚持上届政府设定的路线,甚至援引人权和地缘政治问题(连其前任都没想到这一手),来作为贸易和技术冲突的谈判筹码,而受困于“百年屈辱”心态的中国,则用强硬和防御性的回应来使问题复杂化。在众多媒体的注目之下,会议一开场就掺杂着指控和反指控,看不到一丝缓和的迹象。

更好的做法是双方回归到一些基本面——长期以来支撑中美关系的经济和贸易课题。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其他棘手问题,而是在扩大议程之前重新建立共同点和互信。这正是拜登政府必须重新思考其对抗性做法的地方。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它一直被“前人”(former guys,拜登用这个词指代上届政府)谈判得来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所框住,而这正是实现变革的最大筹码所在。

美国民众确实支持第一阶段的做法。皮尤研究中心今年2月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人们普遍支持继续征收关税,更多的人愿意在对华贸易上表现强硬,而非建立更牢固的关系。过去四年间,将中国视为美国众多问题根源的反复针对性灌输,现在已经牢牢控制了民众的情绪。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民众的观点就是正确的。第一阶段的协议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主要是因为它尝试用一种双边手段,去解决美国与许多国家的多边贸易逆差(2020年约有96国对美存在逆差)。因此,该协议永远无法达成其目的,它非但未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附加了新一层成本。

正如30年前美国的贸易逆差并非日本制造的那样,当今的始作俑者也不是中国。不出意外,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份额都可以追溯到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当时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但这种份额的集中更多是比较优势(购买国外生产的商品比国内更便宜)和供应链效率(组装其他国家生产的零部件)的结果,而不是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但是,正如我多年来不厌其烦地写道,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自己造成的更深层次问题的后果:国内储蓄不足。美国的净国民储蓄率——企业、家庭和政府部门排除折旧因素后的储蓄总和的最广泛衡量值——10年来首次出现负值(也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次)。根据现有最新数据,该指标在202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平均相当于国民收入的负0.8%。而鉴于联邦预算赤字过大,国民储蓄很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由于缺乏国内储蓄,美国只能从国外借来多余储蓄进行投资和实现增长,这反过来又维持了庞大的国际收支赤字,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平均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负3.3%,也是自2008年底以来的最大赤字。为了换取外国资本,美国人必须从海外购买商品。由此可见,国际收支逆差才是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的宏观经济来源,而不是所谓的中国问题。

第一阶段协议是一种用微观操作管理宏观问题的政治努力。即使它在缩小对华双边贸易逆差方面发挥了作用,国内储蓄的持续不足也意味着美国的贸易缺口,将被转移到其他外国生产者身上,而这正是当前的状况。同时,由于贸易转移到成本更高的外国生产商手里,所以实际上相当于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加税。

这不是说拜登政府应该向中国举白旗投降,而是必须转移关注点,放弃第一阶段协议的不可行双边框架,以及支撑协议的相关关税,并以一个解决知识产权、创新政策、强制技术转让、网络安全和国有企业补贴等更严重问题的强有力结构性议程取而代之。

一项双边投资条约(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办法,也是对结构性不满的真实性进行仔细审查的最佳途径。在2017年之前已经积极谈判了10年的中美双边投资条约,可以提供一个框架解决各类结构性紧张,同时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来推动两个经济体的增长。

这些观点在美国并不那么受欢迎,这要归咎于四年来的恶毒言论,让许多美国人相信中国构成了对美国的生存威胁。不幸的是,美国这种擅长指责他人和扮演受害者的腐蚀性政治,恰好为这类声称遭到他人陷害的言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现在是时候采取更为清醒明智的方法了,尤其是对于这个在许多重要领域都实现了强势开局的美国新政府来说。

中国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不幸的是,拜登已经被他的前任束缚住了。他必须拿出政治勇气、智慧和创造力,才能破除过去四年的失败做法。中美关系实在太重要了,不容有任何闪失。

作者Stephen S. Roach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讲师,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主席,著有《失衡:美中两国的相互依赖》(Unbalanced: 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

英文原题:Boxed In On China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1.

赞一下
(31)
91.2%
赞一下
(3)
8.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