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于软硬之间:软实力的一堂课

时间:2021-03-25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陈智杰

中美外交高层在美国阿拉斯加(Alaska)会谈的火药味犹在之际,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近日亦罕有地“同步制裁”几位负责中国新疆政策的主要官员。另一边厢,局势日趋动荡的缅甸,民众怒火的矛头,亦渐渐由针对军政府,波及到中国在当地的企业。在北京当局蓄势待发、准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际舆论及民情对中国的芥蒂,似乎并未消减。

软实力关乎中国“两个一百年”

中国自上世纪实行改革开放的方略,数十年来大概都依据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所订下的“三步走战略”去恢复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元气。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概括如下:先在1980年代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再用上10年时间让民众渐渐走上小康社会的状态;假如情况理想,则再多用大约50年的时间,使中国人均生产总值到达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期望在21世纪中叶让内地民众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这“第三步”,历时约50年,大约邓公当年早已料到,中国要由小康社会走到“中等”富裕的境地,殊不容易。

历届中央政府都曾因时制宜地微调“三步走战略”: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便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到了中共建党100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时的发展目标,其后被称为“两个一百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则于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国于2020年——中共建党差不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亦于中共十九大提出具体阶段和相应目标,使中国于建国100年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然而国力的提升,往往会招来周边国家以至是国际社会的猜疑和恐惧。邓公于联合国放话,指中国“永不称霸”;江泽民时代的中国亦尽力韬光养晦。在胡锦涛年代,中国国力抬头成为国际焦点,中央当时便提出“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的主张。胡锦涛更于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亲自提出发展“软实力”;习近平主席亦曾表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乎“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

软实力跟硬实力是一体两面

“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Joseph Nye)今年2月于国际学术期刊《政治权力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Power)讨论“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于数十年来的发展,并再次演绎何为软实力,颇有学术和政策参考价值。其中让我感兴趣的,是Nye在论文中回顾了他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构思软实力的思考背景、回应数十年来不同论者对软实力的讨论——包括近年大行其道的“锐实力”(sharp power),以及评论软实力的概念在欧洲、美国及中国的发展。

Nye在构思软实力的概念时,是以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realism)作为思想对手。现实主义在国际政治中,是指在军力和经济实力等“硬拳头”下,弱国无外交,强国才有外交的道理。Nye在文中澄清,软实力的概念并非要跟“硬实力”分庭抗礼;相反,Nye重申自己亦了解“硬实力”的重要,只是现实主义中的硬实力并未能充分解释一些国际影响力的缘由,故此提出从行为学的角度去理解为何一些国家会发挥文化魅力、吸引他国人民。Nye进一步举例指,苏联之亡,除了亡于其“硬实力”难以继续支撑庞大的体系外,亦亡于其软实力沦丧、东欧人民对苏共众叛亲离。软实力的学说跟硬实力是一体两面:软为拉力、硬为推力;而衡量拉力的成效,则必要以他人对自己国家的主观感觉为依归,这跟较为有客观指标的军力和经济力量有所不同。

软实力要以别人自愿选择为本

在回顾软实力的“初心”后,Nye便回应不同论者和学派对软实力一词的讨论和批评。我尤其留意Nye如何评论“锐实力”的学说。Nye再次重申,软实力的精要在于正向的吸引力——无论是直接倾慕一种国家文化,或者是透过游说工作成功说项。

Nye特别讨论一个悖论:软实力的文化吸引力,能否辅以“硬实力”的压迫感?若然,则应如何把握这“软硬”的分寸?Nye在论文写道,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确是存有颇大的灰色地带。然而以力服人、让人有压迫感而作出的“选择”——例如以意识形态为武器的“锐实力”,于概念及政策操作上与软实力有根本的差别。一言以蔽之,软实力终归要以别人的自愿选择为本。

在上文的讨论后,Nye便评述软实力的概念于全球各地的政策运用。颇让我有点意外的是,虽然Nye的软实力学说是以美国的国情为蓝本,但他却认为欧洲和日本相较于美国自己,更加留意及运用软实力的学说。Nye直言美国国内的政圈起初并不流行软实力一词,而他本人一直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不断解说。直到后来,Nye以“巧实力”(smart power)一词把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概念一起应用。其后美国国防部的高官开始提及软实力,美国前国务卿希拉莉(Hillary Clinton)当政时亦用上“巧实力”一词。

软实力多孕育于公民社会 而非政府

Nye在论文最后提及他对软实力概念在中国的命运感到意外。Nye认为中国的硬实力大幅提升,其领导人亦明白软实力有助世界接受中国。Nye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提及软实力后的一年,几乎每星期都有人请Nye写文章或参与有关软实力的会议,亦曾有中国官员私下询问Nye,中国如何能增加其软实力。Nye在论文说,他的意见始终如一:大部分国家的软实力乃孕育于公民社会而非政府,中国应让其公民社会的人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Nye总结其论文时,其中一段颇堪玩味:软实力的概念就如小孩子,在其还小的时候,作为学者或公共知识分子,你可以爱他或责罚他;但当小孩长大后,他会摆脱父母、结交朋友——无论是好友或损友。作为软实力之父,Nye这番说话何所指,实在留给世人太多的想像空间。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的是,软实力本身已经成为极具“软实力”的学说和政策话题,并在锐意提升国力的中国持续发酵。

参考资料:Nye, Joseph S.(2021). Soft power: the evolution of a concept. Journal of Political Power, DOI: 10.1080/2158379X.2021.1879572

作者是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赞一下
(9)
81.8%
赞一下
(2)
18.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