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杨洁篪王毅猛烈反击 布林肯亚洲行成败

时间:2021-03-20 08:4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3月18日至19日的阿拉斯加中美对话才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亚洲行行的重点。他访问日韩之后再会晤中国代表,绝非巧合,属于故意安排,体现所谓的“盟友优先”的策略。而且,布林肯在访问日本期间发表美日联合声明指控中国行为不符合既有国际秩序,给美国盟友及国际社会带来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的挑战,以及在访韩之际就香港议题宣布针对中国的制裁,都是在铺垫阿拉斯加会晤的氛围。

但从3月18日和中国主管外事工作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美国代表的交锋来看,布林肯想要给这次亚洲之行画上圆满句号绝非易事。

第一场会晤开场白,双方没有寒暄和客套之词,直接展开激烈交锋,各持己见,彼此在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的分歧与争议瞬间得到了集中体现。双方均打破了之前商定好的发言时间限制,尤其是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态度坚决,曾要求现场翻译人员完整传达中国意见。

布林肯延续了他担任国务卿以来,包括在日韩访问期间,对中国在香港、台湾和新疆议题上的各种指控。他在开场白中想要传达的信息很明确,自己就是代表美国、日韩等地区盟友和伙伴来和中国对话。由此可以看出布林肯姿态之高。

杨洁篪接下来反驳时毫不客气,立场坚定,提到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他对布林肯一方说:“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杨洁篪还围绕布林肯和沙利文有关日韩和美国一道对中国表达一致关切进行了反击,称美国只代表美国政府,不代表世界,无权代表其他国家发言。杨洁篪还主动对美国民主体制及人权现状进行了批评。他提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并不承认美国的价值就是国际价值,不承认美国说的就是国际舆论,不承认少数国家制定的规则就是国际规则。美国有美国式的民主,中国有中国式的民主。

就人权问题,杨洁篪提到,美国国内在人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杨洁篪当时说,美国非洲裔长期遭“屠杀”。杨洁篪对布林肯一方说:“美国应当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形象,管好自己的事,而不应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好,向世界转嫁矛盾、转移视线,不应对中国的人权、民主说三道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政治制度得到中国人民衷心拥护”。

王毅也反问布林肯在开场白中提到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胁迫他们”的说法,称美方要搞清楚这是来自他们的说法,还是美方自己的主观臆断。王毅强调,如果美方仅仅因为一些国家是美国的盟友就偏听偏信,甚至袒护他们的错误言行,那么国际关係就很难正常发展。到底谁在胁迫谁,世界人民自有公断,历史也会作出公正结论。

杨洁篪和王毅这一波反击的力度可能是美方官员没有预料到的。尤其是布林肯和沙利文“代表盟友”和北京对话的姿态,遭遇中国毫不客气地反驳。即便是布林肯和沙利文频繁提到的国际秩序,杨洁篪也强调了中国遵循或坚持的国际秩序,即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和秩序。这也是对布林肯和沙利文日韩之行主题的一次反击。

可以看出,相比之前的美日、美韩对话,中美此次阿拉斯加对话则是自由、开放式的接触,虽有各种立场冲突和不确定性,但可谈空间却很大。布林肯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之前出席的美日、美韩“2+2”对话事实上是例行会晤,是延续过往对话的模式。内容上还是以修復特朗普时期受损的盟邦关係为主,规格上也没有阿拉斯加中美战略对话这般重要。

而且,杨洁篪和王毅都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亲信级智囊,此次面对的布林肯和沙利文也是拜登的亲信。而之前和布林肯一同出访日韩的国防部长奥斯汀至多是一位执行者。

中国政府能够接受美方邀请赴会,说明他们也看重拜登政府的可接触性和可预期性。尤其是杨洁篪和王毅在首日会晤中介绍中国抗疫成果中国“两会”成果,比如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能体现出中国的自信。中国这样做也是在告诉拜登政府,中国注重合作与发展,而非冲突与对抗。

但布林肯的诉求似乎更多集中在务虚的层面,聚焦民主价值观层面的利益。但很多都涉及到中国主权核心利益。面对中国毫不妥协的立场,如果布林肯在一阵对华施压之后,未能通过此次对话达成预期成果,那么拜登政府近来想要联合盟友共同应对中国挑战的尝试也将面临新的考验。这就要看布林肯和沙利文能否在闭门会晤中同中方就彼此可合作议题进行细緻磋商,避免双方分歧影响下一阶段的接触。

赞一下
(38)
86.4%
赞一下
(6)
13.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